陈青岩看完信道:“好些年没见到穗弟,不知道他过的怎么样了,从京都来的时候刘大人曾提点我说边关这几年不太平,让我提早做准备,正好等他们来了问问情况。”
“准备什么?”
陈青岩道:“打仗无外乎就是粮草和兵器,鄯州铁矿充足,但粮草略有欠缺,短时间内怕是没办法改变。”
王瑛略微思索,“我可能会帮上忙,之前在老家庄子上改良的麦种,挪到这边再适合不过了。我那个长丰3号抗旱耐寒,若是明年春天都能种上,收成肯定能翻倍。”
鄯州因为地理原因没办法种植冬麦,只能种春麦。
陈青岩眼睛亮起来,不过马上摇头道:“若想让鄯州百姓改种新麦怕是困难重重,况且麦种也不够。”
“谁说不够的,试验田囤了五万多斤呢。”
……
-----------------------
作者有话说:陈青岩:稳稳的很安心。
第205章
这个年简简单单的就过完了,陈青岩和王瑛又开始新一轮的忙碌中。
府衙里每天都有很多事,陈青岩又是个认真的人,力求把每一件事都办好,自然是劳心又劳力。
王瑛则忙着推行麦种的事,三月份春耕就要开始了,眼下还有两个多月的时间,想要将长丰03推行下去确实是个困难的事。
第一老百姓一般每年秋天提前预留来年的麦种,家里有种子自然不会花钱再另买新的种子。
其次地里的收成就是老百姓的命,万一换了新种子,收成不好或者绝收岂不是要他们饿死,所以推行新种的事十分困难。
不过好在有陈占东在,这小子绝对是营销天才,他先在城中找了几个货郎,每天给他们一吊钱,让货郎卖货的顺便宣传一下王家农铺的麦种。
货郎得了好处自然是十分愿意,出去卖货的时候免不了提上一嘴。“城中王家农铺的麦种可不错,听说是从冀州专门运过来的,一亩地能增产三石粮呢!”
买东西的老翁道:“真的假的?”
“这东西哪敢作假啊,正儿八经的好麦种。”
“那冀州的麦种挪到咱们这边能种活吗?”
小贩拍着胸口道:“听说铺子里保成活率,若是一亩地麦苗成活不足七成赔三倍麦种的钱。”
三倍麦种钱跟麦子的收成也差不多了,有人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打算买点种上,反正也不多买,种上一两亩地若是收成好,正好留下做明年的麦种。
种了多年地的老农民都是人精,打眼一瞅这麦种基本就知道好不好。
王瑛从试验田拿出来的这个长丰03,色泽鲜亮,个头饱满,用手搓上去刷刷作响,拿到盆里泡一点,几天就出芽了,出芽率基本上在百分之九十以上。
好麦种自然也好卖,铺子里的生意逐渐忙碌起来,为了能让种子更好的分散下去,王瑛用了后世比较有名的饥饿营销手段——限购。
每户凭户籍购买麦种限购一斗,即便你想多买人家还不卖呢。
没想到这个法子比宣传还管用!
一斗麦种才一百文,寻常老百姓也能拿出这钱,大伙争先恐后的来买起来。麦种的消息越传越广,大家伙都知道府城有个王家农铺卖的麦种特别好,不光发芽率高,产量也比当地的麦子高很多。
人都有从众心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到三月份的时候,各县都有百姓陆续过来购买麦种。
因为是需要凭借户籍够买,登记上就能看出都哪的人买了麦种,晚上王瑛做出表格统计了一下。
府城购买麦种的人家大概有一千三百多户,临近的几个县买的比较多,卖了两千三百多户,稍远一些的县城卖的少一点,大概在七百户左右。
若是没有天灾病虫害,今年这些麦子肯定收成不错,农民自留麦种的话明年收成肯定更好!
*
时间一晃来到三月,天气暖和起来,院子里的树开了花,原来这是几颗苹果树,就是不知道这果子味道如何,等秋天熟了好好尝一尝。
王瑛抽空从试验田里挪出几株葡萄藤出来,西北这地方昼夜温差比较大,结得葡萄肯定好吃。
白日里陈青岩照常忙碌着,元宝去上学,王瑛每天上午去铺子转转,下午就回家继续培育新种,日子过的简单且悠闲。
直至三月中旬,林穗终于带着晴儿来了。
马车颠簸了半个多月到了鄯州城外,入了城林穗和晴儿趴在窗口看着外面,这还是两人第一次来鄯州,看起来比边关繁华多了。
街上各种叫卖声此起彼伏,看得二人眼花缭乱。
虽然玉门关也有不少商贾,但跟关内比起来还是相差太远,卖的东西昂贵还十分稀缺,想买一块绸布都不好买。
林穗道:“这次回去,咱们多买几匹细布和绸回去。”
“阿父给我做漂亮的裙子。”
林穗揉揉晴儿的头发,眼泪满是慈爱,“好,你还记得你表舅和表舅父吗?”
“记得,我还记得元宝弟弟呢,不知道他现在什么样了。”
晴儿比元宝大两岁,如今已经是十一岁的大姑娘了,元宝也有九岁了,两个小朋友最后一次见面是在青淮的婚礼上,从那以后就再也没见过,算下来过去快四年了。
马车很快抵达府衙门口,同行的郎千平命人拿着令牌进去,不多时陈驹便跑了过来。
“是林家二爷来了吗?”
林穗打开车帘,看半天才认出来,“是陈驹啊,你们跟大哥嫂子一起来了。”
陈驹笑着点点头,“二爷同我走这边吧。”
前面是衙门来去不方便,平日王瑛他们都不走正门。
马车从后门进了院子,王瑛早就等在外面,看见林穗和晴儿,三步并两步的走过来一把抱住他,“可算是把你们盼来了。”
林穗激动的回抱住王瑛,“嫂子!”
半晌两人才松开,王瑛拉着林穗上下打量,“晒黑了,身体也结实了不少,变成大人的模样了。”
“嫂子没变,还是这般玉树临风。”
王瑛忍不住笑着拍了他一下,“学会拿你嫂子逗闷子了,这是晴儿吧,都出落成大姑娘了。”
晴儿腼腆的走上前行礼,“见过舅父。”
“快进屋吧,我原以为你们二月份就能来,没想三月中间了才到。”
提起这个林穗叹了口气,“本打算二月份就来的,结果边关不太平,侯爷不放心便等了几个月。”
王瑛敏锐的捕捉到边关不太平的消息,不禁心思一动,之前青岩跟他提起过,边关可能还会再起战事,不知林穗知道多少。
下人端来茶水,王瑛给他倒了一杯,又拿来蜜饯给晴儿吃,“尝尝这些果脯,都是我自己做的。”
晴儿看了看林穗,见他点头才拿起来吃,很是有规矩。
王瑛心里感叹,这些年穗弟将晴儿养的真好,知书达理又落落大方。
“侯爷身体还好吧?”
“还好,不过边关那种地方最是熬磨人,每天都要带兵巡逻,时不时打一仗,这些年大大小小受过几次伤,虽不及要害,但实在令人担忧。”
王瑛道:“蛮人又打来了?”
“不是又打过来了,是这几年一直都没消停,只不过没像之前那般大规模的打罢了。”
“朝廷不是跟突厥签了停战书吗,还派出一位郎主前去和亲。”
“明面上自然是和平的,但私底下突厥人依旧派兵偷袭边关,前不久过完年没几天的时候,一伙突厥骑兵夜袭了阳关附近的一个镇子,不光抢走粮食和牛羊,还把人都杀了。”
王瑛听得倒吸一口凉气,“这么严重。”
“侯爷收到消息后带兵追了三十多里,杀了一队蛮人,追回上百只牛羊,其他的都跑了。”林穗顿了顿继续道:“我听侯爷说,这仗估摸没几年还得打起来。”
“真的吗?”
林穗压低声音道:“因为朝中有官员勾结突厥人贩卖盐铁……上个月在边关拦截一队车马,车上有上千石的铁器,都是偷偷运往西州的。”如今西州被突厥人占领着,这铁器卖给谁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