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会员制其实在国内并不新鲜,民国时期就已经从国外引进了这种制度了。只不过建国之后国家比较混乱需要各种整顿,而且私企转国营,这种会员制度就消失了。
如今再次拿出来,国人们也不会太过新鲜,只是觉得应该如此。
梅雨他们那几个人的店,基本都以羽绒服,羊毛衫等冬季服装为主。别看卖的都是冬天的衣服,夏天人照样不少。因为会有反季倾销,卖一些过时的或者有瑕疵的衣服,价格十分便宜。
三家店,进货的渠道都在不同的地方,款式也不会打架,反而很受人欢迎。
再加上梅雨他弟妹脑子灵活,建议每一家店都弄个羽绒服修改,修补的摊位。这下子连售后都有了,于是获得了更多人的信任,回头客也会很多。
那个年代的羽绒服质量特别好,不说能传代,但穿的小心一些,十多年甚至几十年都没问题。
而且羽绒服价格相对来说比较贵,如果不小心坏了,着实令人心疼。
有了这种售后,可以用很低的价格换拉锁,加绒,以及免费改大小,修补丁。客人们在花起钱来就更加放心了。
什么,其他家店便宜,那他有售后吗?没有?那便宜有什么用!
在这里买羽绒服虽然贵了点儿,但会给一张售后卡,拿着这张售后卡,可以享受好几种免费项目呢!
席于飞听完,恨不得给梅雨的弟妹点一百个赞。
就这个脑子,以后绝对是个赚大钱的人才,必须得好好培养培养!
譬如说调到批发市场当个经理什么的,绝对没问题啊。
梅雨听到席于飞的话,整个人都惊了,“真的假的?她一个女的,能行吗?”
“怎么就不行了?你小看女同志是不是?妇女能顶半边天你不懂?”席于飞哼道:“你弟弟那边,原本就是男主内女主外,你弟媳妇儿有本事,以后你家不跟着沾光?”
梅雨有点儿蒙圈的点点头,“那工资多少。”
席于飞伸出三根手指头。
“三十?”梅雨松了口气。
席于飞笑呵呵道:“三百。”
梅雨差点儿摔地上去。
“工资三百,要求多。她要负责市场内员工各种培训,市场内部各种安排。货物登记调动,以及与其他厂商谈判的事。你问问她愿不愿意做,愿意的话试用期工资两百,三个月之后三百。”
梅雨眨眨眼,“你看我行吗?”
席于飞大笑,“别闹,天黑了我都看不见你!”
然后就被大师兄按到地上锤了。
周晓慧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她原本就是个曾经有着雄心壮志的知青,下乡之后才知道有多么的艰难。但她咬着牙坚持下来,还成了那个村知青的队长。
但她家里不是很和谐,还好老家在外地,她是想要回城,被朋友介绍来到京城,嫁给了二婚的梅盛。
其实一开始她心里也不太愿意,因为梅盛这个人一天到晚说不出三句话来。但在一起时间长了,才知道梅盛有多好。
他很勤快,家务事里外全都能做,而且还会做饭。对孩子也好,甚至还会一点儿缝纫技巧。
周晓慧想要去门市卖货,他也默不作声的支持,早晨起来做饭,中午送饭,刮风下雨都不会落下。
周晓慧觉得她之前那个女的真的是瞎了眼瞎了心,这么好的男人不要,非出去偷腥,结果把一家子都偷进去了。
如今周晓慧要去批发市场做经理,晚上小两口商量这件事,梅盛二话不说就同意了,但有些纠结,因为那边距离铁道部这边有些远,怕来不及送午饭。
周晓慧气笑了,“就送个午饭?让你在家带孩子,不怕别人说闲话?”
梅盛眨眨眼,“说啥闲话啊?那也是我孩子,我还不能带了?”
周晓慧噗嗤笑出声,“那以后人家说,我赚的钱比你得多,说你一个大老爷们制不住我这么个女的,你会咋想?”
梅盛叹了口气,“我咋想?我想退休,不想上班……”
梅盛是真的烦死各种人情世故了,他家之前出了那种事,单位上的人都跟看猴似的看他。要不是辞职了没钱花,他都不想干了。
媳妇儿能干,能赚钱,这不是一件好事吗?
他完全可以在家里看孩子做饭收拾房间,没事儿看看报纸喝喝茶,出门跟拐弯那边的大爷下个棋。
多美啊。
不想上班,上班太烦了!
作者有话说:
我家之前地里的葡萄架子下面,莫名其妙的长了一颗南瓜苗。
接出来的南瓜也不大,淡橘色,我跟我妈一直怀疑这是什么品种的南瓜,能不能好吃。
后来摘了一个,哇,超好吃的!!
又粉又糯,炒着吃还很鲜甜,煮汤吃特别面!!
于是老太太决定,明年就种这个南瓜了!
意外之喜。
第208章 西班牙
梅盛不想上班的意愿最终没能达成,因为他家小儿子才一岁半,得上托儿所。托儿所就是铁路上的那个,每天他还得负责接送呢。
周晓慧骑着自行车正式去上班了。
从建国门到西直门外动物园可不近,就算路很顺,那也得骑一个半小时才能到。
服务行业原本下班就晚,但云穆清已经安排好了宿舍,离家远的都可以报名,如果忙太晚,就申请住在宿舍里。
虽然单位不管吃饭,但市场里有几个小饭店跟他们是合作关系,晚上关晚一点门,就能负责职工吃饭问题。
夏天白天长其实还是可以回家的,但冬天四点多天就黑了,妇女同志回家不安全,还是住在宿舍里比较合适。
梅盛也是没想到,媳妇儿上班之后跟丢了似的,忙起来一周才能看见一次,想的他晚上睡觉都睡不香了。
席于飞也在忙,只要在家里,就会带着他娘一起收拾市场。
超市里不少吃的其实都被家里造的差不多了。几十张嘴每天都是吃吃喝喝,这可是一个不小的消耗。粮油本上那点儿公粮压根不够吃,那些半大小子一顿恨不能吃一斤粮呢。
得亏有这个市场一直支撑,家里吃粮才不用勒紧裤腰带。
超市里一些能拿去杂货店的物件早就拿去杂货店了,那些锅碗瓢盆卖的特别好。
只可惜有的碗下面盖着微波炉适用的戳,这些目前都是见不得光的,自己家都没办法用,只能收拾起来放在别处,等什么时候微波炉现世什么时候再说。
还有一楼那些首饰,除了黄金之外的其他首饰也拿去了服装店,搭配各种服装进行售卖。
银饰玉饰是不受限制的,但想要卖黄金得有许可证。其实银饰也要,但没有那么严格,只要是正规场所就可以。
一楼还有卖鞋的卖包的,这些都好处理,只要标签没有那么明显,工艺不是特别复杂突出的,都能放在服装店搭配。再加上他们自己也需要穿,几年下来也消耗了一些。
现在商场一楼最难处理的就是黄金柜台,还有配眼镜的店面。
席于飞要做的就是未雨绸缪,把太过于显眼的这个三层商场半空,市场只留三分之一大小。
因为他不能保证以后再也不用接人回来了,那药效只能持续24小时,万一出点儿问题,超过24小时呢?
他总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大变活人吧?
商场里实在处理不了的东西全部打包运到农贸市场那些二层的门店里。他发现只要这些门店里面有货物就不会消失,之前农贸市场少了一半他也不心疼,但现在心疼坏了。
曾柳华在这个市场里都学会开电动三轮车了,帮着儿子来来回回运东西,小车玩儿的溜溜的。只可惜这车不能拿到外面,就算拿去外面都找不到充电的地方。
这时候还没三插头呢,洗衣机电冰箱啥的都是两个插头的。
更别说跟电动车的功率不一样,万一插上集体掉闸,那就麻烦了。
席于飞还在市场里教他爹娘开汽车,市场里还存在的这些车基本后备箱都留着货物。只要货物拿出去,小车就会消失。
席文明开车真不咋地,有些手忙脚乱。书生这辈子拿的最重的东西估计就是抱孩子了,或者家里的康熙字典。车子一开起来就吓得不行,绕一圈脸色苍白,仿佛受了刑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