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0年代当乘务员(312)

2025-10-17 评论

  席文明道:“是得大办,正好让孩子们挨个的去磕头。”

  东北这边丧葬风俗很盛,这边也信这个。说是推行火葬,但村里人都分了地分了山头,谁愿意火葬啊,也没什么人管,都在自家地里挖坟土葬了。

  就算后来管得严了,偷摸土葬的也有。

  席家大爷爷大奶奶他们走的都早,没赶上好年景,又不让大办。

  如今最后一位长辈离开了,席家大娘的意思就是全部都办上,反正家里现在也有钱了。

  席家这次办事儿要办大三天。

  小三奶奶刚走的那天不算,就晚上请挖坟的吃顿席。第二天才是正日子,亲戚朋友都要来吊唁,哭上一场。

  第二天一大早,鞭炮就砰砰的响起来了。

  席于飞挣扎着从热被窝钻出来,快速套上衣裳,棉鞋都是云穆清帮忙穿的。因为这,他还被亲娘骂了好半天。

  他脸皮厚,当没听见,洗漱完了抄着手就往外走。

  外面已经拉来了好几车的纸扎,花圈纸人纸马都有。

  席家大娘带头哭,然后把已经穿好寿衣的小三奶奶往棺材里抬,又把棺材抬到院子外面搭好的灵棚里。

  席家大儿媳妇抱了一大堆白布过来,身后还跟着她的儿媳妇,抱着的是孝衣孝裤子。

  男丁穿全套,女的都带孝帽子,腰上扎白布。

  这帽子也有区分,上面带红花,本家亲戚带一边,外家亲戚带另一边。

  席家大爷带着一群孝子贤孙磕头,旁边站着司仪,介绍这是谁家的谁。光席家本家的这一群人,就占了好几张纸,给司仪念的嘴角都泛白了。

  因为小三奶奶是喜丧,席家还请了唱二人转的。

  说是白天唱的都是正经的,先唱哭戏,然后唱母慈子孝的二人转,又唱各种影视剧歌曲和东北小调之类。据说晚上会唱荤的,十点之后孩子们都得赶去睡觉,那是老爷们的专场。

  席于飞好奇的要命,他还没听过荤的呢。

  毕竟那时候他在南方发展,南方不兴这一套。

  席家亲戚朋友和村里人都来磕头上礼,周围孝子贤孙延绵出去两大排,一问都是本家,给那些人羡慕坏了。

  席于飞跪在棉垫子上,稀里糊涂磕了半天的头。

  云穆清也跟着磕,毕竟他是席文明认的干儿子,那也算是本家的。

  到快中午了,一群人才起来,留几个在灵棚待客,剩下的进屋开席去。

  席家早翻新了老宅,一排大院子,老气派了。说是在镇上跟市里还买了房子,可见这几年炒货也好,山货也罢,还有外面孩子寄回来的钱,攒了不老少。

  腰杆子都直了。

  这样的席要摆三天,第三天都跟去坟地再哭一场,回来吃个席算是结束。

  “咱俩以后可不这么整,”席于飞晕头转向的,站起身缓了半天,“就火葬,找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埋了拉倒。这通折腾,脑袋都大了。”

  作者有话说:

  东北那时候二人转晚上唱的据说老荤了,有的不讲究的人家,还能实战= =

  后来经过整顿才素下来,但听说这几年又有那种荤的了。

  我在网上查了不少那边丧葬的风俗,其实跟山东有异曲同工之处。我爷老家就山东的,河北这边山东过来的也多,不少风俗大体上一样,只有细节上有区别。

  今天晚上就更这一章,我有点儿事……

  有人请吃饭,哈哈哈

 

 

第225章 送葬

  晚上雪停了,二人转在外面唱戏。

  等到了十点,小孩子们都冻的嘚瑟的回来,一群大老爷们挤眉弄眼的,揣着烟跑出去了。

  席于飞也拽着云穆清一起去听荤戏,到了那边还有人特地给他们留了个长凳。

  这群二人转演员是真下功夫啊。这么大冷的天儿,描眉画眼上了全装,女的穿的特别薄,还带水袖。男的穿了个红肚兜,身上都冻红了。

  席于飞听了一会儿,就忍不住嗤嗤笑起来。

  要不说东北这边民风彪悍,有词儿是真敢唱啊。再看看身边的云穆清,早就坐立不安,耳朵都红透了。

  “走吧。”云穆清见席于飞看过来,难受的拽了他一把,“走呗,回去了,这也太冷了吧。”

  席于飞忍笑,“行行,走,回去。”他真怕再听下去,身边这孩子得炸了。

  不过临走之前给二人转放下五百块钱,那边立马高声道:“谢东家赏银五百!!”

  台上俩演员咔嚓就跪下来,咣咣磕头。

  真实诚。

  进了院子,看见个中年妇女,脸熟。但一天下来喊了无数个婶儿啊叔伯啊,席于飞都认不出来了。

  “哟,回来了?”妇女哈哈笑,“咋不听完呢?能唱到十二点呢。十二点之后还有鬼戏。”

  鬼戏就不是二人转演员唱了,是专门唱戏的演员唱,唱到子时结束,也就是两点,才会下班。

  “不了,太冷了,坐不住。”席于飞笑道。

  妇女点点头,“这几天是冷,我再给那边整俩火盆子去。”

  “给演员们都熬点儿热乎汤,别冻坏了。”席于飞又道。

  妇女嘎嘎大笑,“小六叔是个善良人儿。”

  叫他小六叔,那就不是本家,是村里来帮忙的了。

  席于飞也笑,从兜里摸出一把酒心巧克力递过去,“给孩子们吃。”

  俩人直接去了主屋,主屋灯没灭呢,从窗户能看见里面坐了不少人。

  进去之后,席家大娘跟大爷盘腿儿坐在炕上和席文明他们唠嗑呢,看见席于飞进来了,连忙招呼,“大宝啊,玉玉,都上炕。那戏没啥好听的,你们小孩子别听。”

  好家伙,还把他们当小孩儿呢。

  曾柳华也笑,“我这俩儿子,脸皮子薄,听不得那些乱糟糟的。刚才我听见打赏了?”

  席于飞点点头,“唱戏的太辛苦,这大冷的天儿。刚进门在门口看见个女的,喊我六叔,说给那边加俩火盆。我让她弄点儿热乎的给唱戏的那边送去。”

  “放心吧,”席家大娘道:“那边垒了灶,专门有人照应着。不过咱提一嘴那边也高兴。刚才那个女的是村里王柱子家儿媳妇,也是个敞亮人儿,会把话带到的。”

  几个人又聊了一会儿,席家大爷说太晚了,就张罗着回家了。

  席于飞也打算回屋,曾柳华喊他,“把你那几个兄弟喊回来,家里又不是没媳妇儿,听什么荤戏。”

  席于飞噗嗤笑出声,“哎呀,娘,你管的还挺宽的。听呗,这辈子都难得听几次。要不是太冷,我还想等晚上去听鬼戏呢。”

  曾柳华骂他,“小孩子家家的听什么鬼戏!那是唱给你听的吗?”

  席于飞愣了,“咋,活人不能听啊。”

  席文明道:“能听,活人听的话不能半途离开,否则会把祖宗带回家。你抗冻就去听。”

  席于飞无语,“那就没活人去听了?”

  曾柳华道:“有啊,听戏的时候有吃有喝的,村里闲汉多了去了,回家也没意思,还不如听戏呢。行了行了,我看你也懒得出门,赶紧休息去吧,明天又得忙一天。”

  席于飞他们出了屋,刚走到院子里,他那几个兄弟就回来了,跟着一起回来的还有俩姐夫。

  俩大知识分子脸都红透了,明显活了半辈子,没见过这场面。

  小三奶奶八十四了,这是喜丧。

  喜丧场面就是大,光席面就安排了四十多桌,中午一顿晚上一顿,一天下来就是九十多桌。

  席家大爷早早的去养殖场买了几头猪回来,还请了十里八乡有名做席面的老师傅。

  别说,这村里能做席面而且还有名气的,手艺确实不输城里饭店的大师傅。

  早晨四点人家就起来开始做准备,还多炸了不少丸子,给那些来讨要的小孩子们吃。

  上午又守了半天灵,中午再吃上一大碗酸菜汤煮肉丸子,别提多舒服了。

  第三天,小三奶奶该下葬了。

  前面是小三奶奶的大儿子二儿子打灵幡抱陶盆,这俩一个是三奶奶生的,一个是小三奶奶生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江湖太妖生 布衣生活 随身空间文 种田文 穿越重生言情 年代文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