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桓道:“既如此,本官自有安排。那依方夫郎之见,寒儿住在什么地方最为适宜?”
于庆隆说:“草民以为栖霞镇便是个极好的选择。那里民风淳朴,离草民夫夫所住的下溪村又近,到时霜哥儿还能去玩儿。您也可以就近督察洋芋的种植情况。既能办公事又能照顾洪夫郎,岂不两全其美?”
栖霞镇洪桓倒是没去过,但他听曹阔提起过这个地方。淮通县这一带的镇守,有很灵活的选择权,几个镇都可以作为常驻地,但曹阔选择了栖霞镇,也是觉着这里山水秀丽,位置适宜。
不过此刻他更好奇另一件事:“方夫郎念过书?”
“念过一些。”
“师承何人?”
“师承草民的夫君。”
洪桓:“……”
方戍暗暗憋住笑。那要这么说,他其实多少还是有些心虚的。
他觉得他的隆哥儿主要还是自学能力极强,他不过教他多识得几个字罢了。
洪桓转了转玉扳指,其实并不很信。乡下的哥儿他也不是没见过,没一个有于庆隆这般胆识和谈吐。他心中不由觉得这样个人生成个哥儿有些可惜。不过还好方戍是个秀才,看起来也够机敏。
他道:“今日你们二人先回去。本官到淮通县一事莫要对任何人提起,包括秦家。其余事宜本官自有安排。若是此次本官与寒儿真有幸得个一儿半女,本官自不会亏待你们夫夫二人。”
方戍与于庆隆起身,不约而同朝洪桓作揖:“草民多谢洪大人,祝大人得偿所愿。”
小两口说罢相携离开,先去见马知县。
他们这一次回去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再来了,因为眼瞅着要忙起来。
马知县知道他们与洪桓谈得还算顺利,放下心来道:“今儿要宰鹿呢,好歹吃完了再回。我已经与家中说好了,让送半只到福悦酒楼。”
方戍道:“多谢大人抬爱。那草民夫夫倒是有口福了,走也要明日一早再走的,刚好能吃上这顿。”
马知县说:“成,到时洋芋种成了守城你记得给我传信。”
小两口敏锐地注意到马知县的自称彻底改成了“我”,笑得更亲近了些:“好的大人。”
二人到了福悦酒楼之后琢磨回去的事。
要回去,那自然还是要见一见秦玉霜。正好马知县要送鹿来,于庆隆想着要不然就叫人用砂锅炖鹿肉吃好了。
于庆隆想见秦玉霜,自有小伙计传信。没多久秦玉霜就带着元思寒一起来了。
元思寒近两年来都不怎么喜欢与人打交道,但于庆隆他明明只见过一回,却感觉和这人相处时十分轻松。于是秦玉霜稍一劝他就跟着一起来了。
三个哥儿坐一块儿,吃着小火慢炖的鹿肉,聊着天。
秦玉霜是跟于庆隆混熟了,也不觉着有啥。元思寒是不好意思的,说:“咱们这样是不是不大好?隆哥儿你这般赶走你夫君这成么?”
于庆隆把方戍赶一边去了,方戍去找了严西宽跟马亲随。
于庆隆理直气壮地说:“这有啥不成的?本该如此嘛。他在咱们说话多不方便,反正他也有朋友。元阿兄不必在意,我夫君这人通情理得很,段然不会生气的。”
元思寒笑说:“那就好。”
于庆隆顺便把最后的一些成衣图给了秦玉霜:“夏季的第一批全在这里了。再画你多半要派人去我那取了。”
再过两个多月他可能就要生了,往后他短时间内不会再来了。马车上总是有些颠簸的。
秦玉霜说:“你放心,到时我去。我已经与我父亲母亲说好了。到时我二哥带我一起去,我还能多住些时日。”
于庆隆说行,三人便聊了一下午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第二天天蒙蒙亮,于庆隆便与方戍还有严、马二人出发回了栖霞镇。
这回也是晚上到的,但日头越来越长,他们回来时天色还没有彻底黑透。
方吴氏拉着于庆隆好一通瞅,见哪哪都好好的,笑说:“不错,我儿夫郎还是精气神特足。”
虽然这回去的时间没有以往久,但月份大了,她和家里人难免惦记着。
于庆隆说:“我睡了半路。不过这回快到家之前就醒了。”
这时就听“嘎嘎嘎”的几声,黑铁蛋从后院里跑出来。它是野鸭,会飞,所以不总能圈住它。但它也不往外乱跑,家里便也没有刻意关着。
于庆隆蹲着费劲,用脚尖轻轻撅了下黑铁蛋的屁股:“怎么哪都有你呢?你就爱凑热闹。”
黑铁蛋“嘎嘎”两声,扑棱翅膀。
方丁满道:“它跟你显摆呢。它这几天开始产蛋了。”
于庆隆说:“啊?那可得给它吃好点。”
方戍说:“等哪天我找二哥一起去河里弄些小鱼来给它吃。”
于庆隆又逗逗黑铁蛋,同时问道:“娘,咱们园子里的菜种上了吗?”
方吴氏说:“还没呢。等过两天先把葱种上,还有小白菜,这两个比较耐寒。剩下的得再过些日子。”
现在是三月初,于庆隆算算,那他也得再等等。
他隐约记得,上一世他奶奶就是在他每年期中考试之前种土豆,那也就是在五一之前。
这的时间都按农历算,得再减一个月。那他就得再过半个月以后再种土豆。这里的气候跟他上一世所在的城市差不多少。
他还有另外的打算。
土豆这东西,在他的记忆中都是把长了芽的土豆切成块,种到土里就行,把芽头朝上。有时他奶奶好像还往切面上抹点草灰。但他还记得,他奶奶还试过把土豆苗先在花盆里育出来,然后再挑粗壮的栽到外头。
这里也可以这样做。
休息过一晚之后,于庆隆便找他二哥弄了两个大木槽。没找方戍纯属是因为方戍手工活不行。瘾是大,但方戍做的东西就像方吴氏偷偷跟他说的,不中看也不中用。
但种土豆可以。
于庆隆让方戍把存放在地窖里的土豆拿出来一麻袋,把但凡是长了芽的都给它分成块,切面抹上草灰,然后种在木槽子里。
里头放的是山土,于庆隆叫方戍给弄了些沙子混上,然后再种。他记得有时候跟奶奶去早市,商贩们便说自家的土豆是沙土地里种出来的,特别粉面。那就说明沙土种土豆更好?
他也不确定,就想着先试试。一个槽子得有三尺长,一尺宽,他从中间分开,一半和了沙,一半没和。到时候记录下来看看哪边长得更好。
另一个槽里则种上了番茄籽跟辣椒籽。白天阳光好的时候搬出去,夜里再放屋里。
每天都浇些水,跟伺候祖宗似的精心。
如此大约过了八九天之后,这些小东西相继发芽了!
于庆隆跟方戍就跟见了自家孩子似的,倍加爱护。那一片片绿绿的小芽苗不知多可爱?
夫夫二人正琢磨等它们长得大些就能移栽到大地里,外头忽然传来马车声。
过会儿便有人在大门外喊:“隆哥儿!你在家吗?!”
这欢脱熟悉的动静,一听就是秦玉霜来了!
-----------------------
作者有话说:方戍:咋总有人来占我夫郎的时间,我自个儿都不够用了[爆哭]
庆隆:都天天粘在一起了还不够啊[问号]
方戍:不够,我要把隆儿贴在我怀里[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