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号废了,我重开[重生](311)

2025-11-23 评论

  “十月三十,有七十余名倭寇袭扰米溪,幸有天恩庇护,米溪得保……”

  当着闻人约的面,宗曜目不斜视,笔走如飞,神情仍是一如既往的悲悯忧郁。

  写完后,他停笔吹墨,待墨迹稍干,便折信封存,请军士把左近的驿丞请来。

  他把信亲自交到了驿丞手中,叮嘱说:“调匹快马,速速送去桐州府衙。”

  说着,他收回手来:“其中有要紧事务,万勿有失……万勿有失。”

  听他如此说,驿丞的眼皮极快地向上一撩,便垂下头来:“卑职晓得,绝无所失,一定送到!”

 

 

第185章 暗刃(二)

  自从宗家一场浩劫后,宗曜在这世上便是孤身一人了。

  皇上以安抚为名,召他入书房密谈一场后,宗曜摇摇晃晃地走出来,看向天空。

  不再有人叫他二宝了。

  如今的宗曜,是一只失家离群的寒蝉。

  想要熬过漫长的冬季,他别无选择。

  自此后,他隐介藏形,低调处事,在翰林院一留就是四年。

  他成了一个最寻常、最不起眼的官员,一年说的话,加起来未必有一千句。

  旁人知道他因家变而性情有移,暗自喟叹一番,也就罢了。

  谁也不知,他踏出皇上书房的那一日,便成了长门卫。

  所谓“长门卫”者,在宗曜看来,是取“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之意。

  正如明月高悬长空,俯瞰世人一样,他肩负着替皇上监察翰林院几十位文官的职责。

  他麻木又忠实地写下一封封密折,禀奏着他们出格的言行,或是私下与文臣武将们的交游情况。

  ……没人会特别留心一个失势、孤僻、沉默得像是一道影子的小官。

  在他的检举下,有三位翰林院官员获罪,或贬职,或抄家,多年寒窗苦读得来的功名如烟云消散。

  除此之外,有多少名官员在皇上那里挂了名,等着拉清单、算总账,就连宗曜自己也说不清楚。

  天地不仁,无亲无师。

  那就一心事君吧。

  即使赴桐州、任同知,他也殊无喜色,平平淡淡地领旨谢恩。

  他不过是换了一个地方,去做自己熟悉的事情罢了。

  桐州不是什么洞天福地,好几个同僚在听说他要外放到桐州做官时,都是一脸的同情,附赠一句意味深长的“保重”。

  宗曜不大在乎。

  最坏,不过是步前几任的后尘,或死,或发配。

  死了更好。

  死后,他是不想再和兄长与叔叔相见了——他们无颜见自己,自己也是无颜见他们。

  他唯一要去找的是乐无涯,好解开他经年的疑惑:

  当初,老师是否利用自己,刺探过宗家的情报?

  他年少时,绕着老师叽叽喳喳地说了许多,至于有没有在无意中讲出什么出卖叔兄的话语,他已记不清楚了。

  怀着一腔死志,他来到了桐州。

  好在,桐州的境况没他想象中险恶。

  除了闻人知府的外貌外,他没有受到过任何惊吓。

  他客客气气地接过了同知的印信,乖乖顺顺地接手了府同知的工作,平平静静地杀了个流亡倭寇,窝窝囊囊地以长门卫的身份拉起了一道情报网。

  一切都很顺利。

  除了不知道该怎么应付闻人知府外,一切顺利。

  简单来说,那位不像个读书人,像个游侠头子。

  大清早,他在衙中打完八段锦,又练五禽戏。

  宗曜只是路过,就被他一把抓了过去,陪他一起打。

  用他的话说:“瞧你虚的,别在我这儿干着干着死过去了,老爷心善,见不得死人。”

  宗曜想着他在米溪校场上,将平根儿一刀抹脖的意气昂扬,一时间无言以对,只好跟着他作鸟戏,累出了一头细汗。

  坐回案前,待汗落下,宗曜铺纸于前,寻思要如何将闻人明恪在桐州的行径密折上奏。

  私募兵勇?

  不算是。

  这些府兵全是大虞治下军户,知府大人不过是优中择优,把他们挑进来,吃点好的,练点好的。

  莫说是本地倭患横行,就是那太平地界,也没几个知府不自练一支府兵,以供不时之需——府兵吃好喝好,打起仗来,一个能抵十个屯田兵。

  本朝虽无明旨,但只要府兵不超过一所之数,不满千人,便不算违制。

  况且,知府大人用这些府兵,不是充作私奴,用来耕种私田、建楼建园、横行街市的,当真是个练兵备战的架势。

  拿这事告状?

  宗曜不过是个长门卫,并没有秦桧之心。

  咬着笔杆思索半晌,宗曜打算出去走走。

  然而,他刚一出门,就看到知府大人在院中和一个骨瘦如柴、鼻青脸肿的老县令吵架。

  “我把你调来,不是让你来死给我看的!”知府大人立在萧萧西风中,叉腰怒骂,“试个新农具而已,你叫年轻的上啊,整个云梁县是找不到二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了么?轮得到你这把老骨头了上去逞能?好吧,翻沟里去了,亏得阎王爷嫌你肉柴懒得收,几百斤的农具!要是翻压到你身上,我现在就该给你上坟烧纸钱去了!”

  知府大人嗓门高,没想到那摔肿了一张脸的齐老县令比他调门还高:“耕不厌锄!这些荒地是我跟人打了多少架才收来的,不趁着冬闲时候、地没上冻,把地翻出来个大概,等明年开春,你拿你的头去种地?!是你说要军粮,要保百姓有余粮,要这要那,我能怎么办?!”

  知府大人语塞半晌,气势放软,笑嘻嘻地凑到吹胡子瞪眼的齐五湖跟前,替他轻轻捶着肩膀:“英臣兄,我的老爷子,我这不是心疼您嘛?”

  齐五湖一哽,横他一眼,不做声了。

  宗曜看得目瞪口呆。

  不知是否是自己的错觉,他看知府大人,颇有几分狗腿子的天分。

  知府大人小心翼翼地给他捶着背:“老爷子,新农具好用吗?”

  言罢,他一眼叨中了发呆的宗曜,忙道:“宗同知,给齐县令倒杯水来!”

  齐五湖:“不敢!”

  乐无涯:“我给你赔罪,你受着就行。”

  齐五湖:“……”

  宗曜转身去倒水,只闻听齐县令咳嗽一声,娓娓道来:“……我把在锦元做成的木牛犁带了来,又加以改进,如今在平原、山丘、水田皆可耕种,省力而功倍……我还在拿今秋的稻谷试验新的稻床,给稻谷脱粒速度比寻常稻床,可快上三倍有余……”

  宗曜一边任劳任怨地泡茶,一边想,知府大人以上媚下,亘古未闻,实在有失官格。

  泡好茶,宗曜出门一看,发现院中早已空空,不知道府台大人又将齐县令拐到了何方去。

  宗曜端着茶杯,呆愣半晌,自己坐在廊下,喝了一口。

  一杯茶还没喝完,府台大人便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拍了一下他的肩,差点让他把茶全喷出来。

  宗曜擦着嘴角,回头一望,竟发现他不知何时,已换好一身玄色箭装。

  宗曜无可奈何又习以为常地站起身来:“大人,又出去啊?”

  府台大人爽快道:“我去趟云梁县,瞧瞧他的木牛,去个三四天左右,衙中事尽交给你了啊。”

  宗曜想,玩忽职守,总是这么满世界乱跑,一去少则两三日,多则五六日,不成体统。

  他捧着茶杯,答道:“下官定当尽忠职守。”

  府台大人迈出几步,又跳了回来:“对了,这几天我不在,你帮我盯一盯。若是有个姓崔的大夫登门寻我……”

  宗曜接上了他的话:“我帮大人留他一留,在明月楼给他开个好房间,吃喝都管,先叫訾主簿带着他弟弟去看病。”

  府台大人一扬眉。

  宗曜温和道:“上次大人离衙时,拿这话交代过牧通判,我在旁边都听着呢,大人放心。”

  “你办事,我放心。”府台大人披上他那件红狐外袍,“好好看家!”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骑鲸南去 前世今生 天之骄子 升级流 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