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大女儿倒是听话,可又太听话了,还笨嘴笨舌的,一说话就惹人生气,还不如学她大哥当个哑巴……
说到底,廖春花还是心疼贺小溪。
儿子再棒槌,是在自己家里,女儿却嫁到别人家去了。
“我……”
眼见着贺小溪要开口,可能会再次惹廖春花生气,贺明隽先一步出声打断:“都盛好了,你就吃吧,妈也是心疼你。”
有时廖春花说话确实不太好听,或许是受时代、家庭环境的影响吧。
这个时代的很多父母都不会好好说话。
贺明隽在心中叹气:他也是当上和事佬了。
听到贺明隽的话,廖春花“哼”了一声,又没好气地说:“赶紧把碗端走,找地儿吃饭。”
现在天已经黑了。
今天还多了两个人,厨房都挤不下了,只能就着外面还算明亮的月光下饭,倒是别有意趣。
吃过晚饭,贺小溪又为自己的住感到麻烦:“要不,我打地铺吧?”
庞冬妮:“哪儿能呢?现在天冷了,地上寒气重。让你哥住小草那屋,你和小草跟我住。慧慧……”
说到这里,庞冬妮看向贺明隽的房间,但没有把想法说出口。
贺明隽端着洗脸盆等日用品出来,对贺小溪道:“这几天,你、慧慧还有贺小草住我那屋。”
他下午就将东西收拾好了。
贺小溪下意识推拒:“这怎么行……”
贺明隽:“搬东西。”
*
晚上,全家只有贺明隽“独守空床”,在利用系统摸黑学习。
其余人都在进行睡前悄悄话环节——
廖春花在向往城里生活,还不时贬低旁边的老伴:“你我是不指望了,就靠幺儿了。”
贺父冷笑:“哼。”
“你哼啥哼?”廖春花踹他。
贺父“嘶”了一声,找补道:“我的意思是,我也能一起过上好日子。”
他说完就侧过身,呼吸渐重——梦里啥都有。
贺小溪与贺小草姐妹俩也在谈论贺明隽。
贺小溪:“幺弟变化挺大,他现在更……”
顿了一下,贺小溪才找到一个还算合适的词:“更有能耐了。”
贺小草不屑:“能耐啥?我看他是更有脾气了,除了对咱妈还好,对其余人都没礼貌。”
贺小溪就劝:“你别总和幺弟吵架,以后遇到什么事儿还要他撑腰……”
“指望他?”贺小草嗤笑,“就他那只顾自己的性子,他不把我卖了就是好的,我还指望他?”
贺小溪:“你把幺弟想得太坏了,他今天还和妈说,让大丫去上学呢。”
贺小草也觉得奇怪:“真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但贺小草不认为贺明隽是好心:“谁知道他又打得什么主意?没准儿就是他自己找不到工作,想让妈转移注意。他一天到晚啥正事都不干,就会说好听话、画大饼哄咱妈,偏咱妈就吃他那一套!”
“算了,不说他了。”贺小草喘了两口粗气。
“一想到他我就来气!倒是大姐你,应该学学他,读顾着自己一点。看你都瘦成啥样了……”
除了她们,庞冬妮同样在和自己的丈夫感叹贺明隽让贺大丫上学的事。
庞冬妮:“没想到幺弟竟然真的和咱妈提了,还让妈同意了!我见他一直没说这事,还以为他是和你说着玩呢。”
贺大山:“嗯。”
庞冬妮在黑暗中翻白眼,又气又无奈道:“本来我还想催你去和咱妈说呢,要是你真的开口了,估计妈就不会同意了。你说,都是一个爹妈生的,你们差别咋这么大呢?”
“也不知咱家大丫上了学,能不能聪明点。”她半是感叹,半是期待。
“你咋又不吭声了?就你这嘴笨的样子,难怪你妈偏心你幺弟呢!”
见贺大山依旧无动于衷,庞冬妮都懒得生气了,她带了几分好奇问:“你妈对你和幺弟差别这么大,地里的活都是你干的,有好吃的妈总是给幺弟分得多,你就一点都不生气?”
她比不过幺弟就算了,说到底她只是个儿媳妇,没有半点血缘,她男人贺大山可是长子啊。
贺大山声音闷闷地回答:“你是【我】的媳妇儿,你都觉得幺弟处处比我强。”
——更何况,那是他们共同的爸妈呢?还不是他一个人的……
庞冬妮:“……”
好有道理,她竟无法反驳。
作者有话说:
----------------------
贺大山:一款沉默如山的老黄牛&钝感力超绝的卡皮巴拉[摊手]
第17章 年代文(17)
第二天,贺明隽陪廖春花一起送贺灵玉去上学。
除了廖春花掏钱时有些不舍,和老师讨价还价,问她家大丫这学期报名晚、前段时间没来,能不能少交点钱之外,其余各环节都很顺利。
现在农村的学校都比较缺学生,插班生想入学也没什么麻烦的手续。
老师很无奈地告诉廖春花,学费都是县里的教育部门规定的,不能少,最后老师代表个人送了贺灵玉两支铅笔,还把廖春花夸了一通——
“像你这么开明、愿意送孙女来上学的奶奶可不多,你家孩子的大名也好听。”
这时廖春花的反应就看不出半分不乐意,她骄傲道:“那是,我家里也有读书人。”
接着她又收了有点得意的表情,诚恳地对老师说:“我们供个学生不容易,她这学期又比别的学生晚了这么些天来报道,老师你可要费点心,好好督促我家孩子上进。”
得到老师的保证后,廖春花才叮嘱贺灵玉:“大丫你在学校要认真听讲,以后就和村里其他人一起上下学。好了,赶紧去上课吧,别耽误了。”
贺明隽在旁边提醒:“在外面,要叫她的大名。”
“我就喊小名咋了?”廖春花凶了一句。
等老师带着贺灵玉往教室走,他们也转身准备离开时,廖春花又嘀咕道:“我这不是习惯了吗?还有你,取的啥名字?念起来太拗口了。”
贺明隽:“……”
刚才不是还夸呢吗?
但最终他还是没有反驳。
贺灵玉就读的小学,位于下石桥村和另一个名叫“小刘庄”的村子之间,距离他们上石桥村,抄近路的话,也就二十来分钟的路程。
这个近路,指的就是经过下石桥村。
不管是来还是回,贺明隽和廖春花都没有刻意绕路。
贺明隽没有那种躲着谁、避免偶遇会尴尬的觉悟。
而廖春花呢,也不会因自己的反悔心虚。
他们去学校时,就在下石桥村遇到过熟人。只是那时廖春花怕耽误时间,就说急着送大孙女去上学,没有多聊。
但返程时就不一样了。
廖春花和小刘庄的人都能聊几句。
贺明隽觉得,二十分钟的路程需要走上两小时的场景又要重演了。
他找借口,想要先走一步,被廖春花给驳回了。
廖春花:“你去捡柴?狗去山脚下溜达一圈都能叼根草回来,你……哼!过来,我还有话要问你。”
张望一圈,确认附近没人,她稍微压低了声音问:“你昨天去下石桥村,真的只是去找混子要钱的?没再遇见别的什么人?”
贺明隽:“没有?”
廖春花不死心地又问一句:“也没听到什么闲话?”
贺明隽:“也没有。”
他本来就是去要钱的,拿了钱就走,哪有那么多闲话可以听、可以聊呢?
廖春花撇嘴,嫌弃道:“你长那一对耳朵是摆设啊?”
她又说:“听说杨老大的闺女闹着要分家了,我估计啊,他们家还有得闹。还好咱们没和他们结亲,你以后离她们姐妹俩远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