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这一幕,杨依依的表情变得一言难尽起来。
她收回目光,快步离开了。
她怕自己再看下去,会产生把他踹进河里的冲动。
不是,怎么有人如此游手好闲、不务正业,非但不挨揍,还能隔三差五吃到肉?
虽然知道他背后是有家人在负重前行,但杨依依心中还难免产生那么一丢丢不平衡——人与人的差别也太大了。
她穿来十多天了,吃得最好的食物是鸡蛋,她已经几天没吃炒菜了……
*
此时,贺明隽并没有杨依依羡慕得那么悠闲。
因为他今天身边多了一个小尾巴、小邋遢、小话唠……
哦,这些词说的是一个人——贺灵双。
现在她姐姐去上学了,她母亲有时忙起来会忽视她,于是她就被交给最无所事事的贺明隽带了。
她吸溜着口水问:“小叔,我吃了猪以巴怎么还流口水呀?是不是要多吃几根?”
大约是想到之前帮小叔摘野菊就有糖水喝,她又殷勤地给他赶飞虫。
贺明隽告诫她安静一点:“你总说话,把鱼都吓跑了。”
贺灵双安静了不到两分钟,又说:“那小叔你前两天咋没钓到鱼?”
那时她也没来呀~
贺明隽:“……”
他本来就不是来钓鱼的,而是为了躲清闲。
因为昨天的闹剧,加上他们家的红烧野猪肉,今天又有很多人来串门了,并且贺明隽还成为她们教育的对象。
于是他又出来了。
没想到,身边仅有贺灵双一个小朋友,也能这么热闹。
要不,也送她去上学吧?
贺灵双尚且不知道自家小叔已经萌生了这么可怕的念头,过了一会儿,她又开口:“小叔,我也想钓鱼。”
想着反正这里也钓不到鱼,贺明隽就把鱼竿交到贺灵双手里,还用石头给她堆了个支架,让她只需要用手扶着鱼竿。
但小孩子坐不住,没过几分钟,贺灵双就拿着鱼竿起来转悠了。
贺明隽提醒:“不要靠近水边。”
“哦——”贺灵双拉长的尾音突然变了调,一双小短腿倒腾着往河里冲去。
贺明隽起身跑过去,但还是慢了两秒。
“噗通”一声,贺灵双栽进河里。
贺明隽把她拎起来,发现她手里还紧紧握着鱼竿,鱼竿那头传来拉扯感。
贺明隽:“……”
原来,这里有鱼啊。
他把贺灵双放到岸上,给她脱掉外面湿透的衣服,又把自己的外套给她包上。
这是贺灵双才回过神:“小叔,鱼!鱼!”
“嗯。”贺明隽没空收线,在她提醒之前,他已经让七七操纵实体下去把鱼拖上来。
七七还悄悄建议:“你以后钓鱼,可以把这个小玩意儿放出来。”
让它下水,直接把鱼挂在钩上。
贺明隽没理它,准备带贺灵双回家换衣服。
奈何贺灵双生怕鱼被人偷了,执意要拿着。
贺明隽只好用草拧绳,把鱼串起来用另一只手提着。
一路上,看到他们的人无不被吸引注意,惊奇地问:“你还真钓到鱼了?”
贺灵双骄傲地仰着小脑袋,说:“是我钓的!”
贺明隽点头表示赞同。
但几乎没人信。
贺明隽没怎么和遇到的村民说话耽误时间,快步回到家。
不出意料,他挨了一顿骂:“让你看着侄女,你都能把人看到河里去,你可真行啊!”
贺明隽:他能说,她是被鱼拽进去的么?
廖春花给贺灵双擦干,换了衣服,又用小毯子给她包着,让她坐到墙根下晒太阳,还给她倒了杯红糖水。
贺灵双喜滋滋地说:“奶,我钓到鱼了!”
廖春花这才注意到那条大约有两斤重的草鱼,她惊喜地看向贺明隽:“还真钓到鱼啦?”
“是我钓的!”贺灵双强调。
贺明隽附和:“嗯,是她钓的。”
廖春花笑着敷衍道:“好好好,是二丫钓的,奶中午给你炖鱼吃!”
来串门的人都很羡慕:“哎呀,你家这日子过的,是天天大鱼大肉啊!”
喜气洋洋之际,一人大喊着“婶儿”跑了进来——
“你家小溪出事了!”
第23章 年代文(23)
廖春花先是一愣, 这个消息对她来说太猝不及防了,然后才着急地问:“我家小溪咋了?”
其余外人表现得都比贺明隽这个本该出声关心的弟弟还紧张,七嘴八舌地开口。
可这样只是浪费时间而已。
贺明隽绕过她们, 把报信人往旁边一拉,问:“我大姐到底怎么了?”
“她进医院了!”那人也找到主心骨, “听说是内脏什么的破了……”
贺明隽:“哪里的医院?”
“先去的镇上卫生所, 但治不了啊,听说要往县医院送。是下石桥村的大龙从镇上回来, 看我在地里干活,让我来和你们说一声的……”
贺明隽获取关键信息后, 就没再继续听,而是转过去对廖春花说:“妈你别急, 我去看看。”
“好、好……”廖春花还是慌,“我去拿钱。”
贺明隽拦住她, 说:“你让贺小草明天早点到镇卫生所等着, 有什么事我会打电话回来。”
这种时候, 贺明隽依旧是有条不紊的。
他回自己房间, 换上黄胶鞋,又把昨天才赚的钱装回斜挎包, 还顺手把香皂和自己的茶缸也带上了。
“我先去找大队长开介绍信。”贺明隽丢下这么一句话, 就朝门外走去。
高挑的背影看起来竟然格外沉稳。
贺明隽拿到介绍信, 就抄近路去镇上。
现在很多庄稼都已收割, 可以直接从地里穿过去, 虽然不太好走, 但更节约时间。
这时候,贺明隽真切地意识到,拥有一辆交通工具是很有必要的。
到了镇上, 贺明隽先去卫生所问清楚,然后就去借自行车。
昨天购买猪肉的客户中,就有两家有自行车的。
这会儿将近中午,贺明隽就近选择其中一户时,那家女主人正在盛饭,男主人大概刚下班回来,自行车就在院子里放着。
贺明隽拿出介绍信证明身份,说出自己的来意,然后才拿出一块钱,道:“这算是租金。”
要知道,镇上到县里的汽车票才一毛三分钱。
夫妻两人见状都愣住了。
贺明隽继续道:“如果造成任何损坏,我会赔偿。你们若不放心,我还可以拿出一些押金。”
“不是……”女主人回过神,“就是借个自行车而已,你这也太大手笔了,真不用!”
镇上有自行车的人家都不多,偶尔也有邻里开口要借,顶多只是拿几个鸡蛋而已。
可那些人是熟人,都知根知底的。
但因贺明隽的坦诚和大方,主人家对于他是骗子的顾虑也消失了大半。
要他们完全放心是不可能的,不过,淳朴善良的夫妻俩还是同意把车子借给贺明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