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因此,他又把鲍检照派去混入燕军。
左寓身为前心腹,一下就能理解王适安的安排,但计划赶不上变化,他有些发愁地道:“可是建康如今十分危急,等到时机出现,建康可能已被……”
王适安:“……”他安插的鲍检照还没传来消息,北方局势未定,这时返回建康,北方若发生变故,很可能前功尽弃。
虽然崔衍昭在信里并没催他尽快回来,只说了让他平衡好外患,顺便要求他保重身体。但建康危在旦夕,就算崔衍昭不说,他也无法不着急。
思考了一会,王适安最后还是觉得建康更重要。
他的根基在建康,崔衍昭也在建康。
王适安:“……这样吧,我挑选几人,轻装简行,先随我回建康稳定局面。”
左寓本来就要点头同意,但又一次想到大将军身有疾病。
这样的大将军不能再多作奔波了,而且陛下那样关心大将军,肯定也不能接受。
“不可!”左寓连忙制止。
王适安:“?”
被王适安凌厉目光一扫,左寓紧张起来,一时想不出怎么合情合理地阻止大将军。
左寓:“下臣……”
正绞尽脑汁组织理由时,营外忽传来急促马蹄声。
哨骑下马报信:“报,夏军与燕军在颍川打起来了!”
王适安:“!”
短暂沉默后,他不禁笑了:“天命果然还是在我们这里。”
左寓也松了一口气。
他一开始还对鲍检照有质疑,没想到是真有本事的。
王适安手按几案,垂目沉思片刻,对左寓道:“京邑面临失守之危,我不能忽视,你去把大家都叫来,在我做好安排后,和我一起返回建康。”
王适安坚持,左寓也没办法再劝,只能重申一下:“陛下十分关心大将军,为了陛下,大将军切莫累着身体。”
反反复复已经提了几遍陛下关心大将军了。
陛下关心大将军干什么?
姜质感觉情况有点不对。
*
贺兰绪将十万精兵交给贺兰宝,用作守城。
贺兰绪一代战神,但他的儿子如今才是第一次带兵。
他只有这一个儿子,也只有步六孤皇后一个妻子。
步六孤皇后如今被关在皇宫里一座偏僻的院子里。
从他杀了步六孤茹的父母叔伯、兄弟姐妹之后,她就像疯了一样,全然忘了曾经的夫妻情分,从早到晚地诅咒他。他一旦靠近,她就会对他又扑又咬,眼里充盈的恨意令人恐惧。
可那些人都想杀他。
步六孤茹可以靠着向娘家人苦苦哀求,保他一次两次,但这种手段又能管用多久呢?
他不觉得自己有错,却也知道他和皇后的感情已经无可挽回。
……
贺兰绪发现自己近日是越来越容易回忆起从前了。
他的外表还年轻,但是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内里已经如狂风里摇曳的烛火,随时将要湮灭。
只是他不放心,强邻在侧的国家、平庸无才的太子、冷眼观望的豪强,这些迫在眉睫却无法短期解决的危险,如千钧之石悬在心上。
最无法让他放心的,就是他那资质平平的太子。
贺兰绪撑着额头,准备闭目养神,心头忽然不受控制地一跳,传来不详的预感。
他连忙向旁边伴驾的官员问道:“太子在哪?”
官员看他神情严肃,连忙回道:“太子殿下应是驻扎在颍川城门西侧大营,臣这就前去确认。”
不知过了多久。
官员一脸慌张地进来:“陛下,颍川太守说,太子、太子瞧夏军近日被越国追击得狼狈,便率众突袭,如今不知消息!”
贺兰绪眼前一黑:“……”
官员小心翼翼地看着他,保证道:“陛下,前方已有哨骑去探听消息,一定能探知到太子的下落。”
听了这句保证,贺兰绪并不觉得多舒心。
贺兰宝本身便没什么威望,若是此次失败,朝野定然人心浮动。
他强行冷静下来,询问:“城中还有多少兵力?”
官员:“太子带走了七万,如今还剩三万可用。”
贺兰绪按了按从听到消息后就一直突突直跳,一阵阵发痛的额头,“朕知道了。”
他能怎么办?他只能赶紧率兵营救贺兰宝,不至于国家后继无人。
-----------------------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4-06-17 00:37:58~2024-06-19 19:00:09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温妮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37章 同心
“陛下, 叛贼已经聚众十万,舟车百里,声势浩大。”
因为叛乱的原因, 朝野上下都很紧张。
虽然建康及周遭城池都武备薄弱, 难以主动出击, 只能坐等叛军上门,但为了安抚大家的情绪,避免发生大臣大半夜在宫门口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惨剧,崔衍昭不得不每天都开朝会。
王清渲染完紧张气氛, 再次向崔衍昭提了一遍自己的建议:“叛贼已在等候时机进攻建康,现敌众我寡,难以匹敌,臣以为还是早日过江避开为好。”
他真的很想过江,想的不得了, 晚上做梦都梦见他直接把崔衍昭和其他反对他的大臣强行送着过江。
王适安不在, 他们肯定打不过叛军,真的不如过江。
崔衍昭已经习惯了这些失败主义大臣的作风,此刻心情非常平静。
电视里总会有那种死守社稷的大臣,但现实不是电视剧,没那么理想主义。
他拿出上次从左寓那里薅来的京邑布防图,放桌上展开。
崔衍昭:“诸卿, 皇城外围还有石头城护卫, 它经过几朝修缮,已经固若金汤, 不用担心敌军短期攻入。”
没人出声,他继续道:“敌军还没来,大家不用如此紧张。而且局势这样紧张, 各处津口应该是已经扎了栅栏,这也能阻止一阵……”
“……”
提到栅栏的时候,崔衍昭忽然觉得有点不对劲:就不提更进一步的防卫工程了,这群大臣真的能想到扎栅栏?
他停下,道:“朕忽然想起,这些天从没有人对朕提过津口防务,你们不会到现在连栅栏都没安排吧?”
王清:“陛下,这个……”
谢珉:“臣一时疏忽……”
其他人:“……”
崔衍昭:“……”
居然一点准备工作都没做都撑到了现在,他和这些大臣运气还怪好的。
他不想多说什么,加快语速:“北郊、丹阳、越城、建阳门,还有淮北到新亭一带,都是进入皇城的门户,若是能够守住,名望自然不少,你们自己商量谁去。”
这些人他也不清楚谁能守谁不能,只能希望大臣们选人的时候靠点谱。
该说的说完,崔衍昭也没心情再逗留,他把布防图放下,道:“这份布防图诸卿自己看,朕有要事,就不奉陪了。”
言毕,他离开太极殿。
离开之后,崔衍昭换了身粗布衣服,出皇城扎栅栏去了。
满朝文武靠不住,他决定还是自力更生,比如加入城防建设。
到了石头城,崔衍昭看到很多人正热火朝天地扎着栅栏。
虽然朝廷里还没有传出组织扎栅栏的政令,但石头城的居民已经自发在各个津口扎起栅栏,以阻拦叛军将至的舟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