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等他提醒王适安,舰船靠近的岸口边碉楼便射出支支长箭,一个个钉在被围攻的舰船上。
-----------------------
作者有话说:感谢在2024-06-25 23:47:55~2024-06-26 23:49:3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涂涂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七圆与六娇 5瓶;Asn 4瓶;脆啵啵小丸子 2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42章 要有边界感
看到那十几艘敌舰被围困, 崔衍昭松了一口气。
有栅栏阻挡,敌舰上的人显然上不了岸。他们应该是来拆栅栏的,只不过刚靠近就被箭矢围困, 眼看着不能成功。
但敌军只派十几艘舰船过来未免太少了。
总不至于想不到他们会有防备吧。
“叛军使用的是分兵之策, ”王适安眼中流露出凌厉的神色, 对崔衍昭道:“此处已然无忧,臣去查浦等处巡视,陛下自便。”
有王适安负责,崔衍昭感觉安全感倍增, 道:“朕等大将军凯旋。”
王适安笑:“放心。”
他自信张扬,太阳的金辉落在鬓边乌发上,染了一层璀璨的光芒。
这样的人,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万众瞩目。
也不知道是谁能让王适安心甘情愿怀上孩子。
崔衍昭不合时宜地想到了“白月光遗腹子”和“将军和敌国奸细的绝美虐恋”两种套路。
不知道具体是哪种。
……
算了, 人还是要有边界感。反正肯定不是他的, 就不要瞎琢磨了。要是被王适安发现他在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他肯定会死很惨。
意识到自己居然开始琢磨起王适安的私事,崔衍昭赶紧对自己强调了一遍边界感的必要性和王适安的危险性。
叛军的舰船此时已经被守在岸上的士兵用铁索勾住拉往岸边,叛军刚一冒头,就被弩箭逼了回去,已经是瓮中之鳖。
这十几艘船上显然都是派来的炮灰, 上面承载的都是些老弱病残。
随着舰船被拉到岸边, 那些人一个个被绳索缚紧,缓慢地牵入城内。
崔衍昭心里一沉, 他不喜欢崇尚玄虚,不干正事的朝廷,但今天看来, 叛军也并没有多么正义,两方交战,受难的还是普通人。
他早就应该做点事的。
如果努力向世家争取减免赋税,说不定这些普通人不至于被叛军裹挟。
等到这次的事情结束,他一定要提一提这件事,或者可以先争取王适安的支持,借助王适安向世家施压。
长江在石头城沿岸分出支流,经过查浦。崔衍昭和王适安一同去的是石头城,在查浦上游。
查浦处水流湍急,不便筑栅,张复言看准空隙,带着兵士来到查浦准备登陆。
他了解到建康守备力量空虚,各处兵力加起来,都没有他这次带的人多。只要分设疑兵,建康便极可能没有精力应付。
查浦就在丹阳县附近,从建康宫延伸出的御道直通丹阳,若能进入丹阳,建康宫将成囊中之物。
进入丹阳后,就算王适安来了,也会倍感棘手。
也许王适安也并非不可战胜。
张复言按下汹涌的情绪,指挥舰船靠近岸边。
朝廷军与叛军结成杀阵,杀伐之气激荡。
战斗之中,双方都有许多人战死,其中朝廷军死伤了百余人。
……
查浦一带的守备是王密在负责。
他曾在钟离守卫战中弃城逃跑,没人信任他这次能守好,所以王适安这次也没有指派他。
但这样被孤立、被放弃,是个有尊严的人都无法忍受。
曾经他没有弃城逃跑时,所有人都看重他,都把他当作琅琊王氏下一代家主看待。
有着前后的对比,王密更觉得反差巨大,每天都在想重塑其他人对他的信心。
知道王适安没有给他安排任何任务后,他找到王适安所安排的萧忽,提出了代替萧忽守卫查浦一带的要求。
因为琅琊王氏的面子,萧忽自然同意。
王密本来想,他这次一定要坚持下去,即使是战死也绝对不能逃跑。
可是……死伤的人太多了,血腥味也太浓,这和他惯常居住的清雅居室差得太远。
他已经尽力了,是这些士兵不够顺从,是叛军太强大,守不住并非他的原因。
可如果这次也跑了,那他不是白来了?
王密正在犹豫,又有几道血飞溅在他的脸上,然后是几名士兵在他眼前倒下。
残忍又血腥的一幕让王密心情忽然坚定起来——这血腥的战场不该是他面对的!
他应该在雅室中听着雅乐,欣赏歌舞,而非在这里惹得满身狼狈。
“将军?将军!将军!”
有人在呼喊他,但他已经听不见了,他冲到停泊朝廷船只的地方,飞速上船,拉开帆,不打招呼地告别了鏖战的众人。
王密是主帅,他一逃,查浦顿时没了主心骨,朝廷军渐渐落入下风。
张复言一开始还以为是朝廷军故布疑阵,很快就发现是因为朝廷军的队伍里没了指挥,抓紧机会命令道:“他们的主将跑了,大家上岸!”
*
“大将军,岸上插的好像是叛贼的旗帜!”
和王适安一起赶往查浦的参军看到查浦岸上飘扬的旗帜,不由面上失色。
早上的时候这里还是归属朝廷,怎么半天不到,就已经易主了?
最重要的是,建康总共兵力都没有多少。大将军考虑到石头城的安全,来巡视时也没带几人过来,这要怎么夺回城池?
参军紧张地转头望向王适安,想确认是不是要回石头城带兵过来夺回城池。
只是王适安显然并没这么想,他按按额头:“先过去,问问是什么情况。”
王适安目光沉凝,语调稳重。
参军受到感染,心情平复下来。
虽然自己这边只有几个人,但大将军也在啊。大将军初出茅庐时,单骑面对三千人都能反杀,更别提现在。
而且叛贼刚占领此处,正忙着抢劫财物,人心未必安稳,可不一定能集合出三千人围攻他们。
跟着大将军,没什么好怕的。
在叛军没能注意到的角落,几人泊船上岸。
*
崔衍昭还在楼船上等王适安。
船高十丈,共有四层。等待王适安的时候,他把每一层都转了一遍。
船身很大,内部空间也很大,能装很多东西。
如果这个时期航海业发达一点,就可以去更远的地方搞外贸,顺便带点特产回来,丰富一下大家的餐桌。
他穿越过来也有几个月了,素菜就是反复的几样,不是叶子就是豆子,连区区西红柿都吃不到!
只是航海也不是想发展就发展的,虽然这个时期已经有了指南针,但指南针会受到磁偏角的影响,郑和下西洋都还要靠星象测算方位。
崔衍昭想,他如果是地理专业,完全可以画一张世界地图,把磁偏角通通标上,然后霸气地一扔,让大臣们彻夜学习。
但他不是。
没有想起时还好,现在一旦动了念头,崔衍昭怎么也不想放弃。
要不然也看星象吧,只是虽然星象是世家子弟的必修课,但这个时候科技不发达,没法检测,谁也不确定他们是真会还是假会。
崔衍昭走到船头,抬头看天。
……白天,什么星星都看不到。
“陛下在看何物?”被留在崔衍昭旁边的将领很疑惑地也抬头看了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