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最后时,晏祁的视线陡然凝固了。
那几行字写得匆忙,看笔墨深浅,也和前面的不大一致,明显是临时添上的。
晏祁死死盯着那一段话,捏着信笺的手不自觉地用力,薄薄的纸张在他指尖颤抖着,几乎要被他当场捏碎。
因为明瑾是这么写的——
老登,叫你嘴硬!这就是话比活儿硬的下场,知道你生气,这么多年我也很生气,这下咱俩就扯平了(鬼脸)
对了,我走了,注意身体,可别太想我啊!还有,关于没法泄阳.精的事儿,你也不用伤心,反正你都这么大年纪了,也没有娶妻成家抱儿子的打算,况且再过两年就该抱孙子了,看开就好,到时候我给你养老送终,肯定不会叫宫里那些太监欺负你。
落款:大雍第一孝子。
晏祁猛地把信笺攥成了一团,胸膛震动,压抑数月的怒气终于被彻底点燃,变成了压抑不住的阵阵冷笑。
好,好个孝子!!!
-----------------------
作者有话说:小明同学是真的很勇[坏笑]屁股完好倒计时章节-1
第78章
三日后, 魏伯贤如期而至。
老道士已经被明瑾几人联手忽悠出门了,明瑾还提前给了他常去的酒楼掌柜一笔钱,确保他这次能喝个痛快, 至少傍晚前都不会回来。
没了打搅的人, 计划顺利进行, 谢婉南带着魏伯贤进了道观,照旧在天尊像前上了香。
她正思索着, 接下来该如何开口套话, 就听魏伯贤说道:“魏某有一事不解,不知仙姑可否为在下解惑?”
谢婉南听出他语气不似上次热络,眉头微蹙,但表面上仍旧一派淡定:“居士请讲。”
“那日魏某回去后,曾向城中居民打听过, 所有人都说, 这处黄龙观内, 只住着一位道号为‘黄龙老人’的老道士, 当地人时常看见他独自上街沽酒买菜,身边并无他人作陪。”
魏伯贤转过身来, 紧盯着谢婉南的双眸,喝问道:“请问仙姑,究竟为何要骗魏某?!”
不可否认,被他厉声这么一吓, 谢婉南的确心跳错了一拍。
但她很快想起来,魏伯贤不可能查到她跟着明瑾一起进城的事情, 因为他们的行李包袱早就丢了,是靠明光寨的人帮忙伪造身份,偷渡进城的。
再者说, 明瑾离家出走,为了保证他的安全,陛下肯定会帮他遮掩,魏伯贤没了魏家做依仗,孤身一人在外,即使投靠了郑家,消息也远不如从前在京城时灵通。
所以,他八成是在诈自己!
躲在一旁的明瑾也听出来了其中门道,但他不知道谢婉南能不能及时反应过来,屏住呼吸,握紧手中的棍棒,给陈叔山使了个眼色,打算若是看情况不对,第一时间冲出去把人护住,将那姓魏的一棍棒敲翻,捆起来慢慢审问。
——虽然有打草惊蛇的嫌疑,但一时半会儿的,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
还好,谢婉南没有让他失望,只是淡淡一笑便应付了过去:“魏居士说笑了,贫道一介弱女子,只身在外,潜心向道,难不成,还要宣扬得满城人都知道吗?”
她转过身,一副有打算送客的姿态:“魏居士今日的敬香已毕,既然如此……”
“且慢!”魏伯贤忙道,“仙姑赎罪,是魏某唐突了,请仙姑切莫怪罪,魏某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他一番好说歹说,又是行礼赔罪又是道歉的,这才勉强叫谢婉南的脸色好看了些。
明瑾本以为她要开始进入正题了,谁知道,谢婉南用三言两语便将人打发走了,说魏伯贤心不诚,之后便不必再来黄龙观了,还是魏伯贤苦苦哀求,这才争取到了一个明日再来敬香的机会。
待他走后,谢婉南扭头望向面色呆滞地从天尊像后钻出来的二人,不禁笑道:“你们怎么这样一副表情?”
明瑾敬畏地看着她——没想到这位妙龄少女竟拥有如此高超的手段!不仅几句话便反客为主拿回了主动权,还把魏伯贤玩弄于股掌之上,实在是……
“请务必教教我。”他恳切道。
但他绝对不是想把晏祁玩弄于股掌之上,只是单纯想要拜师学艺,想要知道如何叫人对自己死心塌地。
嗯,除此之外,绝对绝对没有其他的想法。
谢婉南笑眯眯道:“这有何难?对付男人太简单了,他们想要什么,就别给什么,但同时必须要表现出你有,就算再没底气,也要装出有底气的样子。”
明瑾忍不住道:“听你这形容,怎么感觉像是弄根萝卜吊在毛驴前面,只给看不给吃?”
谢婉南欣慰颔首:“没错!就是这个道理,恭喜,你出师了。”
明瑾干笑一声,忽然想起了那天晚上自己干的好事,似乎,一不小心踩中了谢婉南所说的全部点。
可先生那时候的表现,明明很生气啊。
“路还要多久才能打通?”
望着前方被大雪覆盖的道路,晏祁站在破败的屋檐下,呼出一口白气,语气平静地询问边上的将士。
“陛下,若是大雪一直不停,按照这个趋势,起码还要十日。”那将士有些忧心忡忡,“今年冬天天太冷了,滚水泼上去,没多久就会结冰,等隔夜一上冻,原本清理出来的路又毁了一半。”
“那若是绕开官道,走山间小路呢?”
那将士神情一凛,当即单膝下跪道:“陛下,请您三思!这种天气,山里冬眠的熊都要被冻醒,饿红了眼,可是什么都吃的,而且万一迷了路,您乃千金之躯,不可轻易犯险呐!”
“只是问问而已,”晏祁也知道厉害,不会为了一时的情绪耽误了大事,“叫下面人加紧打通道路,你另派一支队伍,绕道前往太宁仓,无论如何,太宁仓不可有失,否则朕定不会轻饶了你。”
“是!”
将士领命离开,随行的内宦见他们谈完了事情,连忙拿来一件狐裘披在晏祁身上,絮叨道:“陛下,您可要爱惜身子啊,太子吉人天相,定不会出什么事的。您不都收到他派人寄来的信了吗?”
和前几日的阴云密布不同,今天虽然外面依旧风雪大作,晏祁唔了一声,心情却明显晴朗了许多。
究其原因,自然是因为那封由明光寨的人准备送到京城的信。
说来也是幸运,要不是这两天雪下得太大,城里的人都出不去,他也不会滞留在当地客栈里,无聊之下只得跟人喝酒吹嘘;如果他不是牛皮吹上天,说自己的兄弟的兄弟是在给皇帝当差,他这次是要回京给皇帝送信,也不会被恰好路过的士兵听见并留意,还一路上报到了晏祁这儿。
只是,为何又是那姓张的小子?
晏祁现在只要听到那姓张小子的名姓,就有种莫名的恼火。
他把这归结为看到自家孩子被坏小子拐带的正常现象,并再次狠狠在心里那本小册子上给那个小混蛋记了一笔。
这场雪,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停,他仰头望着灰霭沉浑的天空,抖了抖狐裘上沾染的飞雪,思绪飘忽不定。
每次看到这样的天气,晏祁总是会回忆起在北地的那几年苦寒日子,心情也不自觉地低落暗淡。
但这一次,却不同于以往。
候在旁边的内宦见陛下望着天空出神,不知想到了什么,唇边勾起弧度,试探着插.了句话:“太子殿下,应当还不知道陛下已经来了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