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活命只能扮演神明了(93)

2025-11-27 评论

  简宏卓抬步踏上台阶,其他人便也同他一同向上,直至走进大殿之中。

  本以为该是暗流涌动的早朝,却意外的平和。

  谁都没有提及宫门口那一幕,便是陆有为和王致远,也都没说过一句话,好似死的那两人与他们并无关系一般。

  自然说没有关系是不可能的,至少他们的死,可以让陆家和王家拿到原本就该得到的细盐分成。

  值了。

  而秦枭也借着这两位世家子弟的死,告诉百官,告诉天下人,皇帝的政令不可违背。

  他用雷霆手段,把暗处为了曼陀罗的利益而蠢蠢欲动的苗头,全部彻底按死。

  如今便是天王老子来了,敢违抗圣命,敢食用和传播毒_品,都杀无赦。

  而他将这两人杀了,早朝之上也没有主动提及此事,那便是事情到此为止,他不会再继续追究到陆、王两家头上。

  这一页,两条命,便就这么轻轻翻过去了。

  早朝之上,站在前头的一二品大员都没开口,只有后头的工部郎中和户部郎中汇报了一下南地的旱灾情况。

  这件事在场众人早两天时,就已经弄明白是怎么回事了。

  是南疆总寨忽然拿出了一大批粮食,而后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三个封地的旱灾危机,而属朝廷管辖的贵州和广西两地,也在秦朝阳带着南直隶的粮队过去后就“救”回来了。

  传回来的消息中还提到,秦朝阳带着人过去后,就直接举着令牌,以“皇帝口谕”的形式,逼着两地知府开仓放粮。

  这两地的粮仓本就是满的,只是为了应付南直隶的人,两地知府才特意把粮食运去了没有登记过的粮仓内,想蒙混过关。

  可秦朝阳早就知道这事,便直接带人去开了那没登记过的粮仓。

  两地知府当即便把这件事都归罪于下属,身为上官的他们也不过是被蒙蔽了而已。

  比起恶意拖延救灾,被小人蒙蔽,一时失察的罪过就小的多。

  但秦朝阳软硬不吃,直接将两人绑了,据说如今正带着两人往京城赶来,要他们当面和皇帝解释。

  这两地的知府,一个是萧家的人,一个是陆家的人。

  此前故意不放粮,也是因为得了这两家的授意,想给秦枭添点麻烦。

  如今事情败露,萧家和陆家不知道还有没有保下这两人的打算。

  不过这倒不重要,重要的是众人以为很难破局的旱灾,竟然就这般轻轻松松解决了。

  从始至终,秦枭好似都没干什么事,就只是派了都水司的官员去了这些地方,然后又从南直隶调了一些粮到南地而已。

  这件事里最大的变数,竟成了南疆。

  众人都知晓百里灏与百里征这两位藩王关系不错,封地又近,这次的旱灾两人也合作的天衣无缝,逼的百里岳也跟着放粮。

  想来是这三位藩王之间的明争暗斗,才导致这个局面。

  所以如今京中这些人,都只以为是秦枭运气好,被这两位藩王无意间帮了一把。

  两位郎中汇报完旱灾解决的好消息后,便都退了下去。

  百官又一次恢复缄默。

  就在大家觉得早朝就这般平静结束的时候,户部侍郎王朋义站了出来。

  他俯身一揖,这才道:“臣有本奏。”

  “说。”

  王朋义抬眼看向秦枭:“昨日洪福公公来户部签署协议,说此后这细盐买卖一事便由他盯着。陛下和宁王大人可知道此事?”

  这件事众人自是也听说了,但只知道洪福是替陛下来签协议,却不知对方以后竟要一直盯着这事。

  那这意思,可不就是要让洪福始终盯着户部行事了吗?

  被一个太监压一头,也难怪人家户部不乐意。

  不过王朋义如今这一出,想来也有为王家出口气的意思在,毕竟家主的嫡子当着这么多王家官员的面被砍头,实在有些不光彩。

  “朕知道。”百里鸿脆声声开口,“朕还要在内廷设司礼监,以洪公公为首,对外廷行使监督之责。”

  话落,满朝震惊。

  便是那八风不动的六部尚书,也都险些失态。

  如今秦枭在朝中只有一个楚九辩,其他官位也很难有空缺。

  索性他就直接一不做二不休,弄一个新的部门出来,他手里没有文臣,便直接将由秦太尉培养出来的洪福叫出来用,这招可真是高。

  但这司礼监一旦确定成立,那洪公公就不只是监督细盐买卖这么简单了,他会成为新的势力,成为秦枭真正的耳目。

  司礼监会时刻监督着六部行事,其他人再做什么都会被掣肘,都会更容易被秦枭拿捏住把柄。

  而且这样一个部门,由洪福这个秦家人管理,那其他权贵便是想拉拢都不可能。

  秦枭这一招真是把所有人都打了个措手不及。

  便是最初只想给秦枭添一点堵的王朋义,此刻都忘了要说什么。

  自然,听到百里鸿的话后,楚九辩也有些惊讶。

  昨日他和秦枭确实给百里鸿讲了为什么洪公公白天不能陪他,也尽量把洪福工作的重要性讲了。

  小朋友当时就煞有介事地说自己听懂了。

  这件事推行起来复杂,所以当时秦枭和楚九辩就没告诉小孩要怎么与大臣们说这件事,他们二人是准备自己来说。

  不过当时他们商议的时候,小皇帝就一直在旁边认真听着,想来是把他们的话都听进去了。

  所以眼下,百里鸿是在自由发挥。

  这么小的孩子,不仅听懂了他们说的话,还有胆量自己做主在朝堂上说出这一番言论,果真不简单。

  楚九辩不由想到了原著中对百里鸿的描述——

  幼龄洞见朝局,少年掌政拓万里盛世,智冠千古,政通四海,乃后世帝王之典范。

  不愧是男主,聪明的像个小神童就算了,成长速度还如此惊人。

  看来洪公公才是最了解百里鸿的人,知道以对方的能力,已经可以把《论语》读懂了。

  楚九辩看向秦枭,见对方也朝他看了过来。

  不过只相视一瞬,两人便默契地移开了。

  而其他人却不惊讶百里鸿能说出这番话,因为此前朝堂之上这小皇帝也会时不时说上几句,不过那些话一听就知道是秦枭教的。

  幼帝与权臣,便是如此。

  也不怪他们谁都想要坐上秦枭如今的位置,这跟直接做了皇帝有什么区别?

  朝中气氛逐渐变得有些微妙。

  王朋义也终于定了定心,态度比刚才更端正了些:“陛下,臣以为此举不妥!”

  他与王致远的想法不完全一样,对于那个已经死了的堂弟王文赋,他也并不喜欢,甚至有些厌恶对方。

  可他做不到眼睁睁看着对方死在自己面前还无动于衷。

  自然,站在秦枭的立场上,对方这般做法完全没问题。

  但站在王朋义的立场和私心,他却觉得秦枭的手段太过刚硬狠厉,明明可以有更好的解决办法,明明可以不用死人。

  或许,这便是祖父总说他软弱的原因。

  他确实心软,确实狠不下心针对外人,更狠不下心将家族亲人舍弃。

  因此眼下的他心里是有气的,这才想要借着洪公公的事为难一下秦枭,却不想竟带出了“司礼监”这样的大事来。

  因而此刻他那点想找茬的心都没了,彻底认真起来。

  秦枭老神在在地坐着,视线扫过众人,将他们微妙的神情变化都看在眼里。

  洪福站在龙椅旁,余光里能看到小皇帝模糊的身影。

  小朋友第一次在朝堂上说了舅舅和先生没教过的话,有些紧张,如今被为难后下意识看向两人。

  但楚九辩微垂着眼,秦枭也无动于衷,百里鸿当即明白这是两人要他自己发挥。

  他们是在给他成长的机会!

  百里鸿缓缓呼出口气,心里默念着“朕要强大起来,朕要保护大家”,然后才开口道:“有何不妥?”

  “内廷与外廷素来互不相干,命洪福公公监督细盐买卖已是不妥,如何能再设立司礼监?”王朋义蹙眉道,“且自古以来就没有太监掌权的先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程惊堂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爽文 基建 马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