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承认,她也是一位国王的孩子。国王咒骂她,并把她赶出了宫门。
国王的儿子立即跑到父母身边,说:“嘿,我找到了一位国王的女儿,我要跟她结婚。”
举行婚礼庆祝活动的消息父布了。远近国家的国王和王后都应邀前来祝贺。其中,新娘的父亲也来了。但是,由于新娘戴著冠帽,蒙著面纱,他没有认出自己的女儿。新娘吩咐专门给她的父亲准备一份菜,除了烤肉外,其他菜都不放盐。汤端上餐桌了,其他客人都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但新娘的父亲只尝了一口,便不再吃了。接著端上来蒸肉,他几乎没有吃。又端上来鱼,他动也没动它一下。“我不饿,”他解释说。但是当烤肉端上桌时,他非常喜欢,接连吃了三次。这会儿,他的女儿问他,为什么其他菜动也不动,唯独津津有味地吃烤肉呢?这位国王说,他永远弄不清什么道理,但他吃起烤肉来鲜美可口,而其他菜都淡而无味。
“现在您总算明白了吧,”女儿回答,“菜里如果不放盐,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啊!这就是为什么您去集市时,您的女儿要您买盐的缘故,而我的两个坏姐姐却说我刁难您……”
这下,父亲认出了自己的女儿,亲切地抱住了她,要求她原谅自己。国王惩罚了两个妒忌的大女儿。
(皮斯托亚地区蒙塔尔村)——
注释:
材料来源:格拉多·尼罗西编《蒙塔尔民间故事六十篇》(佛罗伦斯,1880年版)第十三篇;搜只地区:托斯卡纳省蒙塔尔村;讲述者:寡妇露易莎·吉奈尼。
一位美丽的姑娘从一张老妇人的人皮里走出来,这个形象使得这篇故事十分感人(《格林童话》第一七九篇也有这样的精彩描述)。这篇故事象本书第五十四篇一样,是《象盐一样珍贵》的故事的变异本之一。托斯卡纳地区所流传的这篇故事,原来也是类似上述故事开头的。为了有所变化,我从阿布鲁齐地区流传的一个故事中(见金纳鲁·芬尼莫尔编《阿布鲁齐民间故事集》第二十六篇)借取了一个开头。
从前,有一位富裕的犹太人,他的妻子在生孩子时死了,因此,他只得将婴儿交给一位信仰基督教的农夫抚养。
起初,农夫不肯承担这一重任。他解释说:“我自己也有几个孩子,而且我们基督教徒也不能按你们犹太人的信仰去教育你的女儿。往后,她天天跟我的孩子们在一起,会慢慢习惯我们基督教生活方式的。”
“那没关系,”犹太人回答,“请帮个忙吧,把她收留下来,你会得到报偿的。到她长到十岁时,假如我还没有来接她,那时一切都由你来作主了,因为那就意味著我再也不会回来,这个孩子就永远跟你们在一起了。”
犹太人跟农夫谈妥后,便到很远的地方去经商了。婴儿就由农夫的妻子抚养。她发现这个女孩很可爱、很漂亮,渐渐地,就把她当成自己的孩子,再也离不开了。这个孩子不久学会了走路,跟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做同龄孩子所做的一切。但是,从来没有人向她讲基督教的教义。她看到其他人都做祷告,但她不明白别人信的什么教。这样,一直长到十岁,她对基督教依然一无所知。
孩子十岁了,农夫跟他的妻子一直盼著那个犹太人回来,把女儿接走。可是,她过了十一岁,接著是十二岁、十三岁、十四岁,那个犹太人仍毫无踪影。于是,他们认为他已经死了。“现在,我们已经等了那么长的时间,”他们夫妻说,“应该让这个女儿受洗礼啦。”
他们先教她教规,然后举行了隆重的洗礼仪式,全城人都来观看。他们给她取名奥利夫,送她去上学,学习女红,还教她读书、写字。这样长到十八岁时,奥利夫已真正出息成一位可爱的姑娘。她文静温柔,心地善良,非常漂亮,人人都喜欢她。
这样,农夫和全家都生活得很幸福,心里感到很平静。可是,一天早晨,门口有人敲门。他们打开门一看:原来那个犹太人来了。“我是来接女儿的。”
“什么!”农夫的妻子惊叫起来。“你当初说过,如果到她十岁时你还没回来,一切由我们作主,那时她就是我们的女儿了。已经过去了十八年,你有什么权利来要她呢?我们已给她受洗了,因此现在奥利夫是个基督教姑娘。”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伊塔罗·卡尔维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