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代周刊”社记者的名片吧,这不是查明她身份的线索吗?”
“不!”
“不是线索?”
“不一定是。因为手提包里还有另外一张名片。”
“这倒一点儿没听说。”
“这是因为已经向蒲田署下达了严禁扩散的命令。”
“这张名片这么成问题?”
“就是这张名片。”
本多拉开抽屉,取出一张名片放在十津川面前。名片象是湿过再被弄干似的翘着,净是些小小皱纹,但却使十津川的眼光闪亮。当然不是为了这些,使他兴奋的是名片上的字:
武田信太郎文京区本乡东1—1—1
这是一张没有头衔的简单的名片,但武田信太郎与现任运输大臣的名字是一模一样的。如果仅仅是一张名同人不同的名片,本多是不会提出它有问题,因为这位课长是不会随便就抬出某个人来的。
“大臣的名片,是吗?”
“让他的夫人看过了,说肯定是大臣的。据说,在一般的交往中大臣都使用带夹衔的名片,上有住址、宫职。没有头衔的名片,大臣只交给关系非常密切的人。正如你看到的这张这样,大臣的署名原样印在名片上,看上去每张都像是手写的,实际是印上的。”
“大臣现在不是在国外吗?”
“是的。世界交通会议昨天在伦敦开幕,他同随员去参加了。回来时要在美国停留,四月一日回到日本。”
“请等一下。”
“什么?”
“这张名片既然是武田大臣的,难道杀人者不知道这事情的严重性?是不是认为这张名片成不了武田先生与女尸有关的证据?也许这张名片是在别人那里传来传去,最后传到死者手里的。况且,要是武田先生从昨天起出席伦敦会议的话,他肯定不会是凶手。因此,不是没有必要保密了吗?”
“这件事有两点不同:第一是哪儿都没有查到死者与大臣有关系的证据,但随着形势的发展不见得就不会出现微妙的关系。第二个理由最重要,你还记得两年前中央银行日本桥分行发生的五亿日元诈骗案吗?”
十津川“啊”了一声,他想起了两年前那桩案件。因为此案是由搜查二课办理,他未插手,所以详情不太了解。但他从报纸报道中有所了解。
两年前的七月二十六日,大选迫在眉睫。当时武田信太郎是保守党的竞选委员长。当天下午两点,中央银行日本桥分行行长野上保之接到保守党干事长田岛挂来的电话,说是想通融五亿日元做为竞选资金,由市谷的保守党会馆担保。并说此事将委托官房副长官武田先生前来交涉,请多关照。
野上与武田是同乡,见过几次面。他认为田岛干事长可能是为此才指定武田来承担交涉任务的。
下午两点五十分,两个男人手持武田的名片乘车来到即将关门的银行。两个人的年纪都在三十岁左右,身穿藏青色西装,大有精明的职员之感。其中一人自称叫松崎,是武田的秘书。野上所以相信这两个人,是因为他们手中的武田的名片,这种名片野上曾从武田那儿得到过。名片的背面用钢笔写着:“借用证现金五亿日元整保守党竞选委员长武田信太郎。”并且盖上了印鉴。野上认定笔迹是武田的,便把准备好的五亿日元现款交给了来者。这两个人凭着这张名片把分装在五个铝盒里的现款,装进汽车拉走了。
然而,这一切都是假的。不仅干事长的声音是别人的,连名片背后的字、印鉴都是巧妙的伪造。唯有武田信太郎的名片是真的,分行长野上顺顺当当地上当也恰恰是因为这个缘故。野上承担了责任,辞去了中央银行的工作。
警视厅搜查二谋追查了这起案件,制作了这两个人的剪辑照片,并从名片上取到了一名罪犯的指纹。
武田信太郎的名片是一个月前印制的,印了二百张。武田是个一丝不苟的人。凡是他给名片的人都记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共是七十九人。就是说在一个月之间有七十九人得到了这种名片。警察逐一核对这七十九个人,三个星期后核对完毕。结果收回七十七张名片,剩下的两个人声称名片丢失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西村京太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