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阁寺(35)

2025-10-09 评论

  我们一行抵达岚山,来到波月桥畔,瞻仰了迄今不为人所知的或是所忽视的小督局①之墓——
  ①小督局:日本平安朝(794-1185)末期中纳言藤原盛范之女,高仓天皇的爱姬。
  小督局因避忌乎清盛而隐身于嵯峨野,源仲国奉敕命寻找,他在中秋明月之夜循着隐约传来的琴声,找到了局的隐居住所。这首琴曲名叫《念夫恋》,谣曲②《小督》里有这样一段唱词:“明月当空夜,拜谒****寺,忽闻悠扬的琴声,疑是山上暴风雨或松涛声,却原来是被寻人的琴鸣,想听听是什么乐曲,是思念配偶的恋曲,名叫念夫恋,不胜欣喜。”后来,局依然留在庵中,为高仓帝的亡灵祈祷冥福,度过了她的后半生——
  ②谣曲,即日本能乐的词曲。
  她的坟墓坐落在小径的深处,只不过是一座小石堆,夹在一株巨大的枫树和一株老朽的梅树之间。我和柏木为了表示对死者的钦佩,献上了短小的经文。柏木那非常认真的、冒渎式的诵经法也感染了我,我以那里的学生用鼻哼歌似的心境诵读了。这小小的渎圣行为却大大地解放了我的感觉,使我充满了勃勃的生气。
  “所谓优雅的坟墓,竟是这样寒碜啊!”柏木说,“拥有政治权力和财力的人留下了漂亮的墓,留下了富丽堂皇的墓。这帮人生前简直没有一点想像力,他们的墓自然也是没有一点想像力的启才来建造的。而优雅的人则只依靠自己和他人的想像力而生活,他们的墓也只能是运用想像力而留下来的。我觉得这种墓很是凄凉。因为死后仍然要继续乞讨他人的想像力啊。”
  “优雅只能在想像力里才有吗?”我也快活地搭了一句,“你所说的实像,优雅的实像,指的是什么呢?”
  “就是这个嘛。”柏木说着用巴掌连续敲打了几下长满青苔的石塔顶,“石头或白骨,都是人死后囹下的无机的部分。”
  “你简直是个十足的佛教徒嘛。”
  “那与佛教有什么相干呢。优雅。文化,人所想像的美的东西,所有这一切的实像,都是无结果的无机的东西。不是龙安寺,只是石头而且。哲学,这也是石头。艺术,这也是石头。至于谈到人的有机的关心,不是挺可悲的吗,因为只有政治啊!人实在是自我冒渎的生物啊!”
  “性欲是属哪方面的呢?”
  “性欲吗?大概是介于中间吧。是在人和石头之间堂而皇之地捉迷藏啊!”
  对于他这种想像的美,我想当即加以反驳,然而女子对我们的议论都听腻了,她们已从小径折回去,我们只好尾随其后赶上去。从小径上遥望保津川,那里是波月桥北,宛如堤坝的一部分。河流对岸的岚山,树木栽获,郁郁葱葱。只有河流这部分,其生机勃发的水珠子飞溅成一道白线,流水声哗啦啦地响彻了这一带。
  河面上漂浮着不少的小船。我们一行人沿着浪河路而行。我们走进道路尽头的龟山公园的门口,看见满地都是纸屑,就知道今年公园的游客稀少了。
  在公园门口,我们回头再望了望保津川和岚山的嫩绿景色。对岸的小瀑布倾泻而下。
  “美的景色是地狱啊!”柏水又说了一句。
  我总觉得柏木的这种说法是乱猜的,可我又仿效他,试图把这美的景色当做地狱来观赏。这种努力并非徒劳。因为在眼前一片翠绿、寂静、漫不经心的风景中,地狱确是在摇曳着。地狱似乎是不分昼夜、随时随地、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地出现的。好像我们随意呼唤,它都会立刻出现在那里似的。
  据说13世纪开始就将吉野山的樱移植到岚山。岚山的樱花现已全部凋零,正抽出嫩叶来。花期一过,在这片土地上,花只不过是像已故的美人的名字一样被人叫唤罢了。
  龟山公园里数松树最多,所以看不见季节色彩的变化。这是一座高低起伏的大公园,松树树干停停而立,没有树叶,光秃秃的,无计其数不规则地交错着。人们眺望公园的远近,便产生一种不安的感觉。
  一条宽阔而迂回的路--刚觉登上去旋即又下坡的迂回的路环绕着公园,到处都是树墩子、灌木和小松,还有一块巨大的白岩石,一半理在地下,四周竞相怒放着紫红杜鹃花。这颜色在阴沉的天空映衬下,似是带有几分的恶意。
  一对年轻男女坐在架设在洼地里的秋千上。我们从他们的旁边攀上小丘,在小丘顶端的一爿伞形顶的亭村歇息。从这里向东眺望,可以饱览公园全貌;向西眺望,则可以鸟瞰林木葱翠的保津川的流水。荡秋千声像不断的咬牙声咯吱咯吱地传到了亭榭里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三岛由纪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