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麦克阿瑟怎样闪烁其词,但美国方面确实会频频收到关于南朝鲜也许会向北朝鲜寻衅的警报。希伦凯特海军少将是美国中央情报局的第二任局长(这一年的十月,他被免职,由大名鼎鼎的艾伦·杜勒斯继任)。他在任时,曾获得“美国情报机关干得不错”的赞语。华盛顿的情报机关当然知道这些警报。不言而喻,东京的情报部也是知道的。东京的情报机关在朝鲜布下的情报网势必比华盛顿布下的要多,不论从地理方面来看还是从当地驻军的直接影响来看,这都是不难想象的。在朝鲜搜集到的情报间或直接发往华盛顿,但是在更多的情况下,认为情报是由东京转发的,也许更为妥当。正如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各种记录所表明的,美军总司令部情报部拥有无与伦比的情报网,是堪称头等的情报机关。其中有“反间谍队”、独立的坎农机关、以及所谓Y机关等等,共投下数十亿圆巨款,并动员一切机构,专门搞关于中国、北朝鲜和苏联的情报,连各种密码以及来往信件都通过秘密手段搞到手。
情况既然如此,为什么偏又给人以遭到了“突然袭击”的印象,在美国国内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也大吵一通呢?而且,美军总司令部的气氛为什么还悠闲到使根室在星期日去日光游览的程度呢?这里,我不由得联想到,每当一个犯人蓄谋犯罪时,他总是先设法让旁人以为他当时不在现场。在这一事件中,美军把韩国军队部署在三八线前面,而且声言他们始终是处于防御的状态,未能预料到北朝鲜的进攻。这就是美国证明自己当时“不在现场”的手法。
六月二十四日——即战斗开始的前一天,联合国的现场观察员向联合国安全理事会提出了一份报告,旨在说明“韩国军队不可能进行以侵略为目的的战争”。这对美国来说,也成了非常合适的“不在现场”的证明。
三
关于韩国军队在三八线上的防御轻易就被突破这一点,麦克阿瑟后来作证说:“韩国军队完全不能抵抗北朝鲜军队,而且韩国军队的后勤工作做得也很差,补给不得其法。韩国军队把物资和装备都撂在三八线旁边了。他们没有构筑纵深阵地。从三八线到汉城之间,到处都是韩国军队堆积物资的地方。”
由此看来,韩国军队在败退的时候,把成堆的武器和军用物资(大概是美国和日本制造的)丢下就跑了,随后开进的北朝鲜军队就使用了这些武器。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战斗初期,尽管北朝鲜军队的主力部署在远离三八线的地带,却能够连战连捷。
也许是由于数据丰富的原故,南朝鲜方面对战争即将爆发的预料,就像地震仪一样有着频繁的记载。一九五〇年五月初起,韩国方面就传出北朝鲜大军在三八线附近集结的消息。五月十日,国防部长官申性模特别接见外国记者团时发表谈话说:“看来十天之内将爆发全面的内战。”李大总统在同月十二日声称:“五、六月是危险的时期,说不定会出什么事。”此外,蔡参谋长也发表了这样的谈话:“北朝鲜方面乘五月二十日韩国大选(一九四八年五月,美帝国主义与李承晚集团不顾南朝鲜人民的坚决反对,凭借暴力在南朝鲜强行举行单独选举,成立了伪“国民议会”。——译者注)的机会,有发动大规模攻势之虞。韩国军队已布置了兵力,严加警戒。”
但是不知怎地,这却是南朝鲜方面最后一次公开发表这类警告。
“为什么从那一天起南朝鲜就保持沉默了呢?从那以后,汉城不再发表任何声明,东京方面也不再发出反映官方意图的新闻电讯,美国国会里也不再有人就这个问题发表演说了。”(伊·弗·斯通)
但是就在这个时候,美国国防部长约翰逊、前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国务院顾问杜勒斯访问了远东,同麦克阿瑟举行了会谈。接着,杜勒斯就访问南朝鲜,到战壕里进行视察。杜勒斯为什么视察前线呢?正如苏联外交部长维辛斯基所讽刺的那样:“他到战壕里总不会是去摘紫罗兰吧?”杜勒斯还在韩国国会发表演说,声明美国准备在精神上和物质上向对共产主义作战的南朝鲜提供必要的援助。此外,在战争爆发的五天之前,杜勒斯还写信给李承晚说:“对于贵国在这一重大戏剧中担任的主要角色,我寄予很大期望。”
李承晚政府的原内务部长官金考锡被北朝鲜方面俘掳之后,曾写过“坦白书”。据他说,一九五〇年一月,罗伯茨将军训令李承晚的阁员说:“北伐计划已经确定。即使由我们发动进攻,也有必要制造借口,让人们觉得正义是在我们方面。为此,最重要的是联合国委员会的报告。联合国委员会提出有利于美国的报告,是理所当然的事,而各位也必须对这个问题多加注意,努力博得联合国委员会的同情。”即便说,由于这是北朝鲜方面抓到的俘虏所写的“坦白书”而需要打一些折扣,但估计是有可能发出这种训示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松本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