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还记录了耕作与贝特朗见面的经过。
9
如果看过《鸥外全集》,就会知道鸥外暂居小仓时期,于当地报纸发表的文章的顺序——
《如果我是九州的富人》明治三十二年?福冈每日新闻
《鸥外渔史是何人》明治三十三年?福冈每日新闻
《小仓安国寺记》明治三十四年?门司新报
《和气清麻吕与足立山》、《再谈和气清麻吕与足立山》?明治三十五年?门司新报
耕作研判,鸥外当时投递稿件或许是和各报社的小仓分社联络。《门司新报》早已停刊,看来只能找《福冈每日新闻》的承接者——西日本新闻社打听了。
于是他写信至报社总务课,询问明治三十二年左右小仓分社社长的姓名以及住址——如果此人还健在的话。
他对报社的回音几乎不抱期待。五十年前乡下分社社长的资料,报社有可能保存至今吗?况且该报社在这段期间还经历了改组整编。就算运气好,真能打听到名字,恐怕人也已不在人世了吧。当然,更不可能有目前的住址。耕作的洽询不过是抱着碰运气的侥幸心理。
没想到,过了一阵子他真的收到了回信,打开一看,内容几近奇迹。
经过调查,明治三十二年至三十六年间,小仓分社的社长叫麻生作男。目前定居在该县三潴郡柳河町某寺庙,寺名不详。
就算不知道寺名也没关系,有这些资料就够了,那样的小镇,只要四处问问,一定问得出来。
耕作恨不得立刻启程。
“那我陪你一起去吧。”
只要是耕作的心愿,无论到哪里阿藤都愿意同行。
两人搭上了火车。当时,战事已相当吃紧,从车窗瞥见的乡村,几乎所有农家都竖着“出征军人”的旗帜,车上乘客的对话也都与战争有关。
从小仓搭乘三个小时的火车,在久留米下车,再坐一小时电车,才终于抵达柳河。这个面向有明海①的工商业小镇,近年来逐渐以“水乡之镇”闻名。即便走在镇里的马路上,也随处可见岸旁植着杨柳的河川与河渠。不过,小镇本身隐约散发出一股遭到弃置的静谧与荒芜感。
①位于日本福冈县、佐贺县、长崎县和熊本县之间的海湾,是九州最大的海湾。
耕作只知道原社长在柳河的某寺,却不知寺名。不过只要亲自走一趟,这种乡下地方,问个两三座庙应该就能打听出来。他抱着这样的期待匆匆赶来,没想到一问居民,却得到这样的答案:“柳河共有二十四座寺庙。”
阿藤与耕作顿时不知所措,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竟有这么多寺庙。即便如此,他们还是一口气造访了四五座,可惜均一无所获。
母子俩在路旁的石头上落脚暂歇。这里也有弯弯的小河,倒映出对岸土砌仓库的白墙。天空一片蔚蓝,只有一小朵白云悠悠飘过,那朵云看起来分外寂寥。不经意地看着,耕作心中再次弥漫难以忍受的空虚,四处调查这种事究竟有什么用?到底有什么意思?该不会只有自己在这种无谓的琐事上大做文章,反复进行愚蠢拙劣的努力吧?
阿藤看到身旁耕作的脸色,油然而生怜悯之情,于是她率先起身。
“好了,打起精神来吧,小耕。”说着便迈出脚步——她比耕作还拼命。
他们原本以为必须走访完二十四座寺庙,没想到却意外地很早就发现了线索。两人在路上走着走着,忽然看见“柳河镇公所”的招牌,当下便决定进去打听。
正在简陋办公桌前伏案写公文的女事务员,一听到“麻生作男”这个名字,就表示知道。但她也说不清楚寺名,于是跑去问年长的同事。对方说去问某人应该知道,女事务员听了点点头,连忙打电话给那个人。
电话似乎没有接通,她用手指敲打着电话机,却还是没有反应。
“最近电信局线路繁忙,一直没人接。”女事务员语带辩解意味地说。
阿藤觉得这位二十出头的年轻女孩,五官的轮廓和山田照子有些神似。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松本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