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4)

2025-10-09 评论

    耕作上小学了。这个整天张着嘴、连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自然被同学们当成白痴,其实他比班上任何一个孩子都聪明。虽然口齿不清使得老师尽量不叫他起来回答问题,不过他的成绩一直很优秀。不只小学期间,后来上了私立中学,他的成绩依旧出类拔萃。
    阿藤为此欣喜异常。如此聪明的脑子若能配个正常的身体该有多好,每每一念及此,她都会潸然泪下。不过这丝毫不会减少儿子的头脑优于常人带给她的欢乐。家中只有他们母子相依为命,即便是耕作这样的身体,在阿藤看来也是可以依靠的栋梁支柱。
    当时阿藤的父亲白井正道早已过世。由于一生为政治奔走,正道死后不仅没留下遗产,反而负债累累。白井家祖先贵为幕府时代熊本藩的重臣,算是名门望族,却在正道这一代散尽家财,还让子孙受债务拖累。阿藤从娘家那里几乎得不到任何帮助。
    在校成绩优良,多少也让耕作对这个社会产生了些许自信,得以摆脱残疾人惯有的自卑,却终究摆脱不了孤独。而和许多孤独的人一样,他也爱上了文学。
    耕作有个中学时代认识的好友江南铁雄。江南是个文艺青年,任职于当地一家商贸公司。他勤于写诗,上班时间也时常偷偷摊开账簿下藏着的稿纸书写,可以说是酷爱文学。他和耕作投缘得不得了,算是耕作一生中唯一的朋友。
    某日,江南带了一本小说集给耕作。
    “这是森鸥外的小说集,其中有篇《独身》,你不妨看看。是鸥外描述自己寄居小仓时期的故事,很有趣。”
    耕作拿来读了,没想到文章深深地打动了他的心。由于内心过于感动,文章中的某些字句甚至一连好几天在他的脑海中萦绕不去,那是《独身》中的一节……
    外面迟早会下雪。不时响起传信的匆匆经过时摇响的铃声。
    说到“传信”,外地人可能不懂。这是在被引入东京之前,就早已传入小仓的两种西洋风俗之一。
    (中略)
    其中之一就是传信。自打德国人巧妙地将邮政网络散布世界之后,照理说信件往来应该相当方便了,但还是得耗时数日甚至一个月。如果有什么当天之内必须传达的要事,以邮寄的方式绝对来不及。
    约会①也一样,如果是约对方第二天在某处见面,信件传达还勉强来得及。但如果是性急的恋人,想当晚就约在某处见个面,邮件就不管用了。或许会有人说可以发电报,但此举恐有牛刀杀鸡之嫌,况且如此正式的方式也太煞风景了。这种时候,人们肯定想找个跑腿的。他们总是戴着印有公司标志的帽子,站在十字路口。无论是把信件送往市内,还是把半路上买的东西送回家里,样样事情都可包办,这就是传信人。你把信或东西交给他们,他们会马上开一张有公司印章的收条,效率出奇得高。在小仓,传信人也是这样的。
    ①原文为法文。
    一谈起传信的就忍不住扯远了。总之,在小仓的冬夜,室外异常安静的时候,总能清晰地听到那种传信的铃声,叮铃、叮铃、叮铃……急促而清亮。
    耕作幼年的回忆蓦然复苏,传信的老爷爷和女孩的身影浮现在眼前。那时他还不懂传信是干什么的,如今竟由鸥外告诉了他。
    ……室外异常安静的时候,总能清晰地听到那种传信的铃声,叮铃、叮铃、叮铃……急促而清亮。
    这也是他幼年时的切身体会。他把头埋在枕头里,仿佛听见了老爷爷的摇铃声。
    耕作之所以开始亲近鸥外的作品,就源于对这段往事的追忆。不过,鸥外质朴清峻的文风,想必也在耕作孤独的心中激起了共鸣吧。
    4
    阿藤顾及耕作的未来,便把他送去西服店当学徒,想让他学会一技之长。但他三天就受不了了。一方面因为左脚行动不便,不过主要原因还是工匠世界不合他的脾胃。阿藤倒也不勉强他。从此耕作再也没做过有收入的工作,全靠阿藤替人缝补衣物和收来的房租维持家用。
    见过耕作的人无一不就他的容貌议论纷纷。他身长将近六尺①,半边脸是歪的,嘴巴永远合不拢,松垮下垂的嘴唇上整日挂着濡湿晶亮的口水。走路时左脚是跛的,肩膀不停上下晃动,路人看到他必定会回头张望,觉得他是个傻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松本清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