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2·大坂风云(172)

2025-10-09 评论

    家康松了一口气,又叮嘱道:“第二队也是谱代,大将为本多忠政,你可莫要输给他啊。”尽管嘴上依然严厉,家康心情却很是复杂:让第一、第二队从奈良赴郡山,逆高野官道进入大坂,这么安排,其实还有另外一个目的,即万一秀赖母子出城赶赴大和,可在路上迎接。此时若是派外样大名,恐怕二话不说就会手起刀落,让母子二人曝尸荒野。家康内心仍然割舍不下,故必须使用谱代。第三队用松平忠明,其实也是这种心思。只是,利胜和正纯怎会明白此中苦心?
    水野胜成退下之后,家康又布置了向河内口进发的各部。此时,家康的想法便与秀忠无异了。
    右先锋乃藤堂高虎的五千人,左先锋为井伊直孝的二千二百人。右翼是小笠原秀政、仙石忠政、诹访忠澄、保科正光、藤田重信、丹羽长重等部,由神原康胜统领,合共六千三百人。左翼乃松平忠良、松平信吉、牧野忠成、松平成重等部,由酒井家次指挥,共三千二百人。第二队右翼由本多忠朝指挥,左翼由松乎康长指挥。第三队右翼为越前松平忠直的一万三千四百人,左翼为前田利常的一万五千人。正如伊达政宗被列为大和口的第四队一样,外样大名前田利常也同样置于最后。
    对于这种部署,有人认为乃是为了防止外样大名临阵倒戈,实际上却恰恰相反。因为不久之后,谱代诸将执掌幕府权柄的时期就会到来。为了让他们适应将来的变化,必须让他们站在阵头,磨炼自信。担当大任者,必先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可以说,这亦是家康锤炼人的方式。
    主力由酒井忠世、土井利胜、本多正纯三大重臣调度,秀忠率两万,家康率一万五千旗本,直逼大坂。
    负责殿后的,不消说乃是由成濑正成和竹腰正信辅佐的德川义直,以及安藤直次及水野重仲辅佐的德川赖宣。上至七十四岁的家康,下到十三岁的赖宣,德川举家出动,担起了战场重任。

    开战的气氛,改变了大坂城内的形势。
    在争取议和的时候,织田有乐斋和大野治长说话还有些分量,可是自从有乐斋离去之后,治长就顿时变得形单影只。从一开始就强硬主战的治长之弟治房,也强有力地从幕后跳到了台前。战争的阴云愈来愈浓,希求和平的人渐渐销声匿迹,“宁为玉碎”的意气占了上风,莫名其妙的“悲壮”让人陶醉于世。
    “修理根本不顶事。”
    “是啊。都到了这种时候了,还派什么使者?连青木一重也被那老狐狸拉拢了去,回不来了。”
    “派女人们出去本就可疑。大藏局不是修理兄弟的母亲吗?却故意把她送出去为质,真是不可理喻!”
    这样的传言漫天飞时,治房、道犬竟与兄长治长顶撞起来:“难道兄长还想指望那个老奸巨猾的大御所?都什么时候了,还要把母亲送到敌人手里?兄长为了谋求自己的安稳,难道连母亲和右府都想出卖?”
    此时,他们已单纯地认定,只有拥戴秀赖母子,与大坂同归于尽,才是最高的义理,是至善,还一口断定,所有的谈判和交涉,无非都是怕事者苟且挣扎……
    治长沉下脸,斥责道:“你休要发癫,治房!战,战,战,一口一个决战,这既非忠,也非孝。为兄这么做,自有为兄的考虑。大御所绝非那种会把母亲扣为人质或施喑手之人,莫被那些无聊的传言迷惑了。”
    事情似就这样了结了,可是其后,治长却在本城和二道城之间的走廊里遭了刺杀,顿时使事情变得复杂。
    那是一个深夜,当治长从淀夫人的卧房离去时,昏暗的长明灯影里忽然窜出一个黑影,朝着治长的左肩就是一刀。听到治长悲鸣,那人便如飞鸟一样转身消失得无影无踪。当时正是大藏局在名古屋帮助义直打理婚礼的时候。所幸未伤到要害之处,并无大碍,但谣言立刻就传遍了城内。
    “怎么看也像是治房干的。”
    “治房倒是经常咬牙切齿地说,不除掉兄长,就无法决战啊。”
    “不,不对。只是轻轻一刀,想必只是借此让修理痛下决心。”
    在这风言风语中,又有一件事煽起了治房的战意:甲府的浪人小幡景宪不见了踪迹!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山冈庄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