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果惊魂(58)

2025-10-09 评论

  埃利奥特对一个世纪前斯坦利所描述的情景再有同感不过了:“头顶上方繁茂的枝叶遮天蔽日……我们凭借微弱的光线前进……露珠不断滚落到我们身上……我们的衣服被打得湿透……空气闷热难当,汗水从每个毛孔中往外渗……我们面前这块黑色的未知土地真是神秘莫测啊!”
  埃利奥特过去一直期待着亲身体验一下赤道非洲的热带雨林,可是现在很快就感到压抑,产生了赶快离开的想法,对此他感到非常惊讶。但是热带雨林孕育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大多数新的生命形式。它并非只有单一不变的环境,而是有许多不同的、犹如千层饼一样垂直分布的微环境。每一个微环境都养育着令人眼花缭乱的、大量的生物和动物,但是典型物种的成员数量一般不多。热带丛林中有四倍于同等温带森林面积的动物物种。埃利奥特在丛林中行走,不知不觉地把它看成了一个巨大而温热的黑色子宫,新的物种在它那一成不变的条件下孕育生长,直到它们准备迁徙到恶劣而多变的温带地区。这就是数百万年来这块土地生生不息的方式。
  埃米一进入到这片潮湿、暗淡的广袤故土,行为方式立刻就起了变化。埃利奥特在想,如果他当初考虑得比较仔细的话,他本来是可以预见到她的反应的。
  埃米不再和队伍同行。
  她坚持要在沿途寻找食物,时而停下坐坐,嚼嚼嫩枝和青草。劝说和催促对她不起作用,埃利奥特要求她和大家在一起,她也置之不理。她懒懒地吃着东西,表情既愉快又茫然。碰到有一束阳光的地方,她便仰面朝天躺下,打着饱嗝,并心满意足地叹息着。
  “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罗斯有些恼火地问。他们这是在磨蹭时间。
  “她露出大猩猩本性了,”埃利奥特说道,“大猩猩是素食动物。它们几乎整天都在进食。它们是大动物,食量很大。”埃米很快恢复了这些特性。
  “哎,你就不能叫她跟上吗?”
  “我正在尽力。可她就是不听我的。”他知道其中原因——埃米最终回到了与彼得·埃利奥特不相干的世界,在这里她自己可以找到食物,找到安全感,找到栖身之地以及一切想要得到的东西。
  “她的学业结束了,”芒罗说了一句概括性的话。但他有一个解决办法。“随她去吧,”他说得很干脆,说完就领着队伍继续向前赶。他紧紧拽住埃利奥特的胳膊肘说道:“别回头看,只管往前走,别管她。”
  他们默不作声地继续往前走了几分钟。
  埃利奥特说:“她或许没跟上我们。”
  “得了吧,走吧,教授,”芒罗说道,“我还以为你很了解大猩猩哩。”
  “我当然了解啦,”埃利奥特说。
  “那么你知道吧,这片热带雨林里没有任何大猩猩。”
  埃利奥特点点头。他是没有看见任何巢穴。“但是这儿有她所需的一切。”
  “并非一切,”芒罗说道,“周围没有其他大猩猩就不会有一切。”
  像所有高级灵长目动物一样,大猩猩也是群居动物。它们生活在群体之中。一旦处于隔离状态它们就感到不舒服或不安全。事实上,大多数灵长目动物学家都认为,动物对需要交际接触的感觉就像对饥渴和疲劳的感觉一样强烈。
  “我们是她的大部队,”芒罗说,“她不会离开我们走得很远的。”
  几分钟后,埃米从他们前面50码远的灌木丛中冲了出来。她注视着整个队伍,眼睛盯着彼得。
  “过来吧,埃米,”芒罗招呼道,“我来给你搔痒。”埃米一颠一颠地跳过来,躺在他前面。芒罗搔搔她。
  “明白了吧,教授?什么事也没有。”
  埃米再也没有远离过队伍。
  如果说埃利奥特对于他驯养的动物的自然领地热带雨林感到不适的话,卡伦·罗斯则是从地球资源的角度来审视它的——这块土地上资源贫乏。她并未被这里高大茂盛的植被所欺骗,她知道这些植被反映的是在实际非常贫瘠的土地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有效的生态系统。①
  ①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综合利用效能远远超过人类迄今为止所开发的任何能源保持系统。参见C.F.希金斯等人所著《能源与生态系统利用》第232~255页(新泽西州恩格伍德·克立夫斯,普伦蒂斯出版社,1977年出版)。——原注
  发展中国家不懂得这一事实。其实丛林砍伐后所开垦的土地上庄稼的产量很低。然而人们却在以每分钟50公顷的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日日夜夜地砍伐着热带雨林。世界上的热带雨林围绕赤道所形成的绿色带已存在了至少6000万年——但是人类会在20年内将它们砍伐殆尽。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迈克尔·克莱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