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风云(1939-1941)(319)

2025-10-09 评论

  但是松冈坚持说,既然日本和德国、意大利签订了三国条约,他们受到攻击,日本就得保证予以帮助;而德国的入侵,显然是为了避开俄国的进攻。因此,从道义上说,就要求日本立即入侵西伯利亚。至于和俄国签订的互不侵犯条约——那是他自己去谈判的——反正俄国从来不遵守条约。趁俄国还未垮台,现在立即进攻十分必要,以便使突击看起来体面一些,而不是乘虚而入。松冈把这种形势叫作“道德外交”。
  据说当时一个地位很高的官员曾经相当严肃地指出,外务大臣是疯了;对此,一个年老的政治家答复说,松冈的发疯会是一个转机。人们所能从日本人记录里找到的,就是这些。
  结果,政府的秘密决定是:“让柿子在树上成熟。”这就是说,暂不进攻苏联,等到它的失败看来已成定局时再说。因为对中国的仗还在没完没了地打,象个无穷无尽的泥沼,所以日本的领袖们还不急于打一场新的沉重的陆战。如果他们要打,看来也会选定向南挺进。这项计划已在制订。松冈泄气了,不久就离职而去。
  东京日出的时候,从白令海峡出来的太阳已经在西伯利亚行进了三个多小时。它还得走八个小时,才能把第二天的日出带给前线,因为苏联横贯着半个地球。
  五、六月间到处都是入侵的谣言时,有一则讽刺故事从德国占领区越过边界到了自由区,传遍了欧洲。这则故事说:一个柏林女演员在和一个国防军将军做爱后休息时,她要他把即将发动的入侵俄国讲给她听。这个将军没有办法,只好摊开一幅世界地图讲起来,可是一会儿她就打断他说:“亲爱的,这横在地图上的一大块绿的地方是什么?”
  “这个么,亲爱的,我已经告诉你了,是苏联。”
  “原来是这儿。那么你说德国在哪里?”将军把欧洲中部狭小的一块黑的指给她看。
  “亲爱的,”女演员沉思着说,“元首看过这幅地图没有?”
  这是个很好的笑话。但是苏联的神经中枢不是在海参崴,不是在这块绿色地方的最东端。六月二十三日,初升的太阳从俄国首都西移,照亮了德军纵队,他们穿过红军的密集部队和强大的边境防御,一天之内以每小时二十五英里的速度向明斯克和莫斯科挺进。

  紫色的闪电划破黑色的天空,在华盛顿纪念碑背后忽长忽短地交叉闪现。波托马克河上的七月就象惯常那样在令人窒息的闷热和雷雨不断中即将过去。“我不能走回家去了,”维克多-亨利说。一阵冷空气从打开的窗户里冲进气闷潮湿的办公室,把粗大的雨点洒到墙上的挂图上。街上开始下起密集的骤雨。
  “也许会把热浪赶散,”朱利乌斯说。朱利乌斯是主要办事员,从军械局起就跟他一起工作。这是个五十岁的沉着的胖子,有个出色的统计头脑。
  “没这么好的运气,水汽只会更浓罢了。”帕格看看表说,“嘿,都六点过了。打个电话到我家里去,行不行?吩咐厨子七点开饭。”
  “是,长官。”
  帕格把领带系紧,穿上一件麻布外套,把办公桌上的文件收拢来。“我还得把这些数字再研究一下。真有点叫人不能相信,朱利乌斯。”
  朱利乌斯耸耸肩膀,双手挥了挥说:“这跟你让我算的前面那一批数字一样。”
  “老天爷,如果都用到这两大洋的那么多登陆工具上,那么下三年我们怎么还能造别的东西?”
  朱利乌斯带点儿优越感地对他微笑了一下,这是一个在某个具体问题上比上司知道得多的下属。“我们一年生产六千万吨钢,长官。但是还要制造那么多吹风机、冰箱和四十种不同型号的汽车,这是个问题。”帕格冒雨向一辆停在海军部大楼门口的出租汽车走去。一个高个子男人从车里出来,把软帽往下拉压住额头。“真是——嗨,是你啊。”
  “喂!”帕格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给出租汽车司机,“请你等一会儿——柯比,你什么时候来华盛顿的?”
  “来了有一个月了。”
  “跟我回家去喝一杯。跟我一起吃饭,更好。”
  “多谢,不过我去不了。”
  “就我一个人,”维克多-亨利说。柯比迟疑了一下,“你妻子呢?”
  “在纽约挥霍我的钱呢。她去送我们的儿媳妇和孙子上飞机去夏威夷。这会儿她在买家具和零碎东西。我们置了一所房子。”
  “是吗?她买的是不是狐狸厅路那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赫尔曼·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