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是个好问题,布鲁诺。这样,我们就可以马上起程了。”
“到哪里去?”
“我过后向你解释。”
“坐你那部像火箭一样快的跑车吗?”
“当然”
布鲁诺顺从地点了点头。“好吧。那我还得去拿我的摄影机。”
“他们不仅监视市场上临时搭起的售货棚、火车站的厕所、麦当劳快餐店,还监视花生烘焙房、澡堂以及其他公共场所,”利欧激动地说,“你简直无法理解。要是你能理解其中的奥秘,你就会怒发冲冠。你要是接受血清或接种疫苗,他们就会对你严加监督。这一切均置于卫生官员的管辖之下。他们严密监督接受血清或接种疫苗的人。可是血呢?他们根本不管。他们认为,这是商业局的事。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从某些南美的贫困地区或妓院区,或者从我们这里的吸毒者和毒品贩子居住的地区,搜集了大量的血,然后把它加工成他们美妙的产品。你能想象有这样的事吗?这简直是胡闹!”
“利欧,你冷静一下吧!我们可是生活在联邦德国。”
“你以为这句话就能解决一切吗?”他加大了油门。那部跑车咆哮着向前驶去。“一个普普通通的商业局怎么会搞得清楚一个现代化的制药厂在干些什么呢?它到底知不知道什么是艾滋病检查?”
“是啊,不过我相信,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
“可是,好多年以来,他们仍旧以这种方式进行工作。而当时染上艾滋病毒的血浆也许还在这个地区迅速传播,留在某些医院里。等待着杀害无辜的人。那东西经过冷冻以后可以长期保存。所以,压根儿谈不上……”
利欧中止了说话。他看到外面的路标上写着:“下一个岔口是巴特-索登。”他还记得,他得向右拐,然后从巴特-索登开往厄卜斯坦因。然后从厄卜斯坦因继续往前开。
“查一查地图。你看到厄卜斯坦因了吗?”
“看到了。我们在前面拐弯,朝霍夫海姆方向开。”下面的20公里,他听从布鲁诺的指挥。公路上车辆不多,利欧驾着跑车全速前进。
现在已是9点。他发现这个地区的所有地名均以“海姆”结尾。包括生物-医学公司的所在地达棱海姆也不例外。看来已经不远了。维拉会不会还在睡觉?他希望她还在睡觉,热切地希望她还在睡觉。他希望维拉彻夜安稳地睡觉,而不要在某个时候起床,发现他的纸条。不过,她会起床的,因为她会感到饿——像他现在一样感到饿。真该死,布鲁诺至少还吃过他的咖喔香肠。
“布鲁诺,查一查放手套的抽屉,看看里面有没有一块巧克力。”
布鲁诺查看了抽屉,满意地说:“什么也没有,我的小宝贝。所有的东西都给吃光了。不过,我们马上就到达棱海姆了。”
在这个地区,能供人辨认的东西寥寥无几:一个运动场,空荡荡的街道上空闪耀着鞭形的路灯,一个旧汽车展览场……可是在这地区的中心,耸立着新式的、奢华的和颇为醒目的建筑物,这和这样一个偏僻的小地方很不相称。不过,这地方是陶努斯,很容易使人想到“曼哈顿”。这里是富翁密集的地方,法兰克福的财富也飘到这里。
他俩驶过一家咖啡馆,里面还很热闹。然后街道上又空无一人。有位姑娘在一个公共汽车站前等车。她下身穿着细斜纹布做的裤子,脚上穿着长统靴,上身穿着肩部垫得很宽的皮茄克。利欧把跑车开到人行道的边沿。她急促地向后退,在这一刹那,仿佛她想逃走似的。
“向她打听一下艾幸海因大街14号,布鲁诺。”
这位摄影师降下车窗,一边喊道:“等一下,等一下!我们又不会咬人。我们是非常善良的人。”
她微笑着重新朝他们走来,甚至把头贴到车窗上,用她那双明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他们。她的眼皮周围画了又粗又黑的线条。就连嘴唇上也似乎涂了唇膏。真正的洛丽塔①打扮。
①德国作家纳波可夫(V.Nabokov)于1959年发表的长篇小说《洛丽塔》的女主人公。
“听我说,你知道这里的艾辛海因大街吗?”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海因茨·G·孔萨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