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还没有。勃纳一沃克在印度受了伤。他们回到了英国。她在看护他,还——罗达,她回绝了我。就是这么回事。”
罗达粗声粗气地咯咯一笑。“你就接受了吗?”
“我怎么好不接受呢?”
“亲爱的人儿,我可真醉了,来教你该怎么办。追求她!她想要的就是这个。”
“我认为她并不是这样。这封信是相当坚决的。”
“我们全是这样。我说,我可喝得烂醉啦。你也许不得不把我搀扶上楼去。”
“成,咱们走呗。”
“我只是说着玩的。”她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胳膊。“把你的白兰地喝光,亲爱的,欣赏一下皎洁的月色。我可以走、”
“真上得去吗?”
“上得去。晚安,亲爱的。”
罗达用冰凉的嘴唇在他嘴上轻轻吻了一下,摇摇晃晃地走到屋里去了。
将近一小时后帕格上楼来时,罗达的房门大开着。卧室里一片漆黑。自从他由德黑兰回来以后,房门从没这样开过。
“帕格,是你吗?”
“是我。”
“晤,再祝你晚安,亲爱的。”
完全是悦耳动听的音调。罗达是一个发送信号的能手,不是一个能说会道的人。帕格清楚地看出了这一信号。显而易见,由于彼得斯的猜疑、帕姆的拒绝以及梅德琳的幸福给家庭带来的喜悦,她重新衡量了一下自己的机会。这是他的原配婚姻,在召唤他回去。罗达这是最后一次尝试。“她们不择手段地应付,”彼得斯曾经这样说过。这话真对。而且是一种强有力的手段。他所要做的只是跨进房门,走进那个黑暗房间的尚未淡忘的幽香里去。
他走过了那扇房门,眼睛孺湿起来。“晚安,罗达。”
午夜已经过去。一轮明月高悬在天空,把荒凉无人的街道照成了银白色,把那列漫长的货车也照成了银白色,那列货车轰隆轰隆、尖声叫着驶进了巴恩霍夫大街,在汉堡营房外边嘎啦啦地停下。这种响声在笔直的街道中间发出了回音,把辗转不安、朦胧睡去的人们全惊醒了。“你听见那声音吗?”这句话,以多种语言从那一排排拥挤不堪的三层卧铺之间悄悄传了出来。
有很长时期都没把居民遣送走了。这列火车可能是为那个愚蠢的美化运动送进更多的材料来。再不然,它也许是来把工厂的产品运送走的。担忧发愁的人们这样低声密语着,虽然除了人外,一切通常总是用卡车和马拉的大车运出运进,不用火车。当然,可能是运送进一批人来,但送来的人一般总在白天到达。
埃伦。杰斯特罗在泽街上他那套陈设精美得近乎荒谬的底层房间里(这将是红十字会来宾们停下来参观的一个地点)细读犹太教法典,他听见了火车到来的声音。娜塔丽并没醒。这也好!长老市政委员会为这道遣送命令斗争了好几天。控制数字在杰斯特罗的头脑里留下了烙印:当前在特莱西恩施塔特的全部犹太人35,000德国人加以保护的人(知名人士、半犹太血统者、丹麦人、荣誉奖章者、负过伤的老战士以及他们的家属)9,500中央秘书处加以保护的人(行政人员、官僚、艺术人员、兵工厂工人)6,500受保护的人共计16,000可供遣送的人19,000七千五百人非走不可——几乎是“可供遣送的”人数的一半,占犹太区全体居民的五分之一。这些日期多么惹人生气地捉弄人啊!期望盟军五月十五日登陆的情绪掠过了特来西恩施塔特。人们一直在等待和祈求这个日子到来。现在,遣送组对五月十五日第一次送走的两千五百人正发疯般地一再翻着索引卡片。这次遣送将分三列火车在接连三天内进行。
这次遣送将严重地破坏美化运动。技术处正派人在重新粉刷全市,铺花床,铺草皮,建设,翻造。这样一来,他们将失去不少劳动力。各个管弦乐队、合唱队、戏剧和歌剧的演员名单都将支离破碎。但是党卫军却漠不关心。拉姆曾经警告说,这项工作得办好,各种演出也得顺利进行,要不然主管的人就会后悔莫及。美化运动是这次遣送的起因。当红十字会参观访问的日期接近时,司令官变得紧张不安,不知自己能否使这次访问顺着一条限制性的路线进行。整个犹太区都打扫干净了。为了缓和一下过度的拥挤,东方的这道水门再次给打开了。
杰斯特罗对这出大悲剧——还对私人的一个损失——感到伤心。司令部下令,要把市内所有的孤儿全体送走。红十字会来宾们询问一个孩子的父母时,不可以听说到他们已经死了,或者——这是句禁忌的话——“给遣送走了。”他主持的犹太教法典学习班有一半学生全是孤儿。他的高材生施米尔。霍罗维茨就是一个:一个十六岁的瘦削、怕羞的小伙子,一头长发,有细软的胡须、无限忧伤的大眼睛和闪电般的智慧。他失去施米尔怎么受得了呢?但愿盟军当真会登陆,那就好了!但愿那一冲击会延缓或打消这次遣送!把七千五百名犹太人从这场大屠杀中拯救出来,那将是一个奇迹。单单把施米尔拯救出卡,就是一个奇迹。在杰斯特罗怜爱地看来,这孩子头脑里发出的光辉可以照亮全体犹太民族的前途。他可以成为一个迈蒙涅德斯,一个拉希。在奥斯威辛上空一闪的可怕火焰中失去这样一个才子,那该多伤心!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赫尔曼·沃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