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身杀人事件(12)

2025-10-09 评论

    ⑤数寄屋桥(すきやばし),1629年江户城外濠上架设的石桥。1929年桥的西北面依次出现了近代建筑风格的旧日戏剧大楼、朝日新闻社东京总社大楼等建筑,成为了银座地区知名的独特景观。1958年因东京高速公路建设被拆毁(该处的高速公路桥被命名为新数寄屋桥)。现在的数寄屋桥公园(东京都中央区银座5-1-1),里面竖立着纪念石碑,在附近地带名字中含有数寄屋桥的建筑也相当之多。
    ⑥龙勃罗梭(CesareLombroso,1836-1909)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刑事人类学派的创始人。1876年发表了他的成名作《犯罪人》第一版。其主要著作有《天才与堕落》(1877年)、《天才》(1888年)、《女性犯人》(1893年)、《政治犯和革命》(1895年)等。

    东京现在也有纹身男女所组成的团体,名为“江户雕勇会”,将近有一百名会员;但是这个数字绝不是指全东京纹过身的男女。
    譬如有身分的绅士淑女中,有些人在前半辈子因某种原因而纹身;但如今却因身分的关系不敢公开真相;还有的是为生活忙碌没时间参加,因此这数字简直是九牛一毛。
    不过这种团体在日本很可能找不出第二个,打开江户风俗史会发现天保年间经常流行这种聚会,虽然目前的雕勇会与他们无直接关系;但每个会员心中都自许为传统的继承者。
    雕勇会的形式没有什么特殊之处,每年举行庆典时,会被请去抬神舆,或是某牌位、碑落成的时候应邀前去庆祝,以便带来好兆头。每年还有一次大会,以乘凉方式在王子瀑布一带举行。
    当然,大会于战争期间无法召开,战争结束后,原本支撑社会的道德观念完全崩溃,大家只求暂时的刺激与快感,甚至不惜牺牲一切,于是粗糙低级的纹身便开始流行,有人便皱起眉头感慨地表示,再这样下去会降低纹身的价值。终于,一群自认为江户文化继承者的人起而抗之,他们就是现在的会员。
    曾经有人提议为死去的会员举行追悼会;但因当时时局动荡不安,便改为战后生存者的聚会,并请来有力的支持者,举办战后首次雕勇会,纹身选美大会如此才步上轨道。
    日期订为八月二十日的下午,本想于名主瀑布举行;但因尚未恢复旧观,遂改于吉祥寺附近的某餐厅。大会采比赛方式,选出优秀男女纹身者各一名,颁赠一万元奖金。
    不管通货膨胀如何严重,一万元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虽说江户人对金钱的观念较淡泊,可是对会员而言,这笔奖金有相当的吸引力。同时,每个人皆认为自己的纹身是日本第一,因此,几乎所有会员都参加这次选美大会,再加上临时入会的,突破一百大关亦不足为奇。
    由于不注重宣传,参观的人潮显得不够热络,尽管如此,听到稍息拥至会场的人也在百人以上,松下研三就夹杂在这些看热闹的人群中。
    当时的松下研三不过二十九岁,一年才抹几次发油,自然看来并不十分出众,才华也很平庸,因此和几百、几千人站在一起并不抢眼。
    既是这样的人,也就没有能完全了解江户情趣的纤细神经,对纹身的兴趣和知识,亦不因接受过东大医学院标本室的教育而更上层楼。
    自第一高等学校的理组进入东大医学院毕业后,一直担任军医,幸好能九死一生的从菲律宾回来,不过心中却蒙上一层阴影,就是所谓的“南方呆”。
    他的哥哥松下英一郎得战后人事大调之助,连跳好几级,当上警务处的第一搜查课长,研三本来也希望能因哥哥的关系进入警务处监识课服务,可惜无缺,于是留在大学的法医教室研究基础医学。这次不知是什么风吹来雕勇会的招待券,他哪知道就因这张招待券却改变了他一生。
    从不注意自己的穿着打扮,胡子任它胡乱长,上半身是件短袖港衫,配一条卡其色长裤,底下是美国军鞋,研三就这个样子和穿着印有雕勇会标志衣服的小喽罗、背着照相机的美国大兵一同进入会场。
    就在这时候研三和一大群人挤在庭园里,他的痼疾躁郁症又复发了。
    当时在菲律宾深山,心中充满彷徨,自以为必死无疑,于是罹患这种神经障碍的疾病,病发时就像火烧一般的难受。他虽对东大医学博士的头衔感到自豪,一旦情绪消沉就会失去信心,认为自己毫无才华,活着一点意思也没有,还不如撞电车一死了之,这种愤世嫉俗的想法,使他有世界之大却无容身之处的感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高木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