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上去简直就像是电影里的冒险家——可你为什么在外边要呆这么久呢?”
汤米-巴尔邦看看她,她的话他未能领会,但引起了他的注意。他双眼发亮。
“五年了,”她接着说。低低的像是独语,“真是太久了,你难道就不能只宰几头猛兽,然后回来跟我们住一阵?’”
在他心仪已久的尼科尔面前,汤米赶紧让自己欧洲化起来。
“可是为了我们的英雄,”他说,“是需要花时同的,尼科尔。我们可不是做些不起眼的事——我们要做出一番大事业来①。”——
①原文为法语,下同。
“跟我讲英语,汤米。”
“跟我讲法语,尼科尔。”
“但意思有所不同——在法语里,你保持尊严就是英雄豪杰,这你是知道的;而在英语里,要没有一点儿荒唐,你就成不了英雄豪杰,这你也知道。这就给了人一种便利。”
“但毕竟——”他突然格格地笑了起来,“即使讲英语,我也是有胆有识,英勇豪爽的。”
她装作惊讶至极的样子,但他并不觉得羞惭。
“我只知道在电影里看到的东西。”他说。
“全都像电影里的事吗?”
“电影可不坏——就拿罗伦德-科曼①来说——你看过他的北非军团的影片吗?这些片子确实不错。”——
①罗伦德-科曼(1891——1958),美国电影演员。
“那好,只要我去看电影,我就能知道你所遭遇的是什么样的经历了。”
尼科尔说话的时候,注意到一位小个、白净、漂亮的年轻女子,她的一头秀发很有光泽,在甲板灯光的照射下,近似一种绿色。她先前就坐在汤米的旁边,很有可能一直在同他们或边上另一个人说话。她显然一度控制了汤米,而此时,她并不指望他勉强地去取悦她了,她便气鼓鼓地走到月牙形甲板的另一头去。
“毕竟,我是个英雄,”汤米平静地说,语气半真半假,“我有泼天大胆,通常情况下,几分像一头狮子,几分像一个醉汉。”
尼科尔耐心地等待着,直到他对夸口也自觉没趣——她知道,他往日是不可能说这种大话的。她打量了一下那些陌生人,照例发现极度的神经质,假装斯文,只是出于对城市的恐惧,出于对他们自己那种千人一腔的厌恶才仰慕起乡村来……她问:
“那个穿白衣服的女子是谁?”
“那个刚才坐在我身边的人吗?卡罗琳-西布利一比尔斯夫人。”有一会,他们听着从那边传来的她的说话声:
“这家伙是个无赖,不过,他又是那种胆小鬼。我们整夜地打双人九点,他还欠我一千瑞士法郎哩。”
汤米笑着说:“她现在是伦敦最刻毒的女人。我每次返回欧洲,总会遇上一帮来自伦敦的刻薄女子。她是最时新的一个——尽管我相信,眼下又有一个不亚于她的刻薄女子出现了。”
尼科尔又望了一眼甲板那头的女子——她身材纤弱,像是患有结核病似的——让人难以置信,如此瘦削的双肩,如此细弱的手臂,竟能举起颓废的大旗,这可是没落帝国的最后一个标志。她外表与其说是像战前给画家和小说家做模特的慵懒的高个金发女郎,倒不如说是约翰-海德①漫画中的胸脯平平的尚未人社交界的少女——
①约翰-海德(1889-1958),美国卡通画家,其作品形象地表现了“爵士乐”时代的美国社会生活。
戈尔丁走过来,竭力压低那庞大身躯发出的洪亮的声音,他的意志通过这架大功率的扬声器传达出来。尼科尔很勉强地听从了他一再提出的建议:晚宴后,“马根”号立即驶往戛纳。他们可以再吃点鱼子酱井喝点香按酒,尽管他们已经吃了晚餐。不管怎样,迪克可以现在就打电话,告诉他们在尼斯的司机把汽车开回到戛纳,停在阿里埃饭店门口,戴弗夫妇可以在那儿找到车子。
他们走进餐厅,迪克被安排坐在卡罗琳夫人身边。尼科尔看见他平日里红润的脸失去了血色。他讲话时的声音干巴巴的,尼科尔只能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些:
“……对你们英国人来说,这是没错的,你们正在跳一种死神舞蹈……古城堡中的印度兵,我是指那些在城堡之类的地方守门和取乐的印度兵。绿色的帽子,折叠的帽子,没有前途。”
卡罗琳夫人回答时话不多,三言两语,多半用“什么”来结尾,夹杂着模棱两可的“的确”,令人沮丧的“再见”,这些用语总含有一种大难临头的意味,但迪克并不理会这诸般警示。突然,他发了一通言词激烈的议论。尼科尔听不清他说些什么,但她看见那少妇脸色发黑,横眉怒目,听见她厉声回答: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菲茨杰拉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