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琴抄(4)

2025-10-09 评论

    这春琴的眼疾究竟是一种什么病?文中没有明说,整篇《传》中也没有更多的记载。但是检校后来曾对人说过这样的话:“俗言树大招风,信然!唯师傅才貌过人,遂一生两度遭人忌恨,师傅的坎坷命运,可谓全是这两度灾难种下的根子。”由此联系起来看,这其中似乎另有什么难言之隐呢!检校还说过:“师傅得的是淋性结膜炎。”据说这春琴姑娘自幼娇生惯养,因此性格傲慢自不待言,然而她的言行举止,富殷勤可亲味,对下人可谓关怀备至,具有朝气蓬勃的性灵,因此人缘极好,与同胞相亲无间,受到全家人的爱怜。但是,她那个小妹妹的奶妈看到父母对儿女的钟爱如此偏颇,愤然不平,遂对春琴怀恨在心。淋性结膜炎这种病,众所周知,乃是花柳病的霉菌侵入眼粘膜造成的,可见检校的用意,盖在暗指这位奶妈以某种手法使春琴双目失明了。不过,这究竟是有了确实的依据才如此认为的呢,还是检校独自臆想出来的呢?那就难说了。看看春琴姑娘后来那种暴躁脾气,不能不令人猜疑:这病或许不假,所以影响了春琴的性情。不过事情又不尽然如此,因为检校过于哀叹春琴姑娘的不幸,便会不期然而然地出现中伤他人的倾向,所以不可骤然地完全信以为真。看来,在奶妈的这件事情上,说不定也是检校的肆意猜测而已。总而言之,也不必再追根刨底地寻究原因,只须明白春琴九岁时已双目失明就行了。
    ①一种日本特有的三弦琴。
    于是,春琴“从此舍弃舞艺,潜心于古筝和三味线,发奋练习,有志于丝竹之道耳”。这也就是说,春琴之所以会以丝竹来寄托情思,乃是双目失明造成的。据说她本人也认为自己的天份是在舞艺方面,她常常感慨系之地对检校说:“有人赞扬我在古筝和三味线方面有天赋,这是不了解我这个人哪。我要是眼睛不瞎,绝对不会潜心于丝竹之道的。”这话有颇自负的一面,使人觉得“并不是拿手的丝竹之道尚且如此,那末……”,管窥蠡测,由此得见她骄矜的一般表现。不过,这些话也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被检校加工过了。至少,检校似乎难逃这样的干系——他听了春琴一时随心所欲的感喟,觉得正中下怀,便铭记在心,并赋予其表现春琴伟大的重要使命。
    前面谈到过的那个住在萩地某茶馆的老媪叫鴫泽照,是生田流①的勾当②,曾殷勤伺候过晚年的春琴和温井检校,据这位勾当说:“听说师傅(指春琴)的舞艺非常好。古筝和三味线嘛,她从五六岁起就得到一位春松检校的教诲,之后锲而不舍地苦练,因此并不是眼睛瞎了之后才改学丝竹的。当时盛行良家姑娘自幼学艺的风习,而从师傅在十岁时听了《残月》③这种难度很高的曲子便能记在心里并能独自用三味线弹奏出来这一点来看,她在丝竹方面不是也具有不凡的天赋吗?常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我想,她双目失明之后,也失去了别的娱乐,便在这方面精益求精,苦心孤诣地钻研了。”这一说法是大致可信的,可见春琴真正的才学,可能原来就在音乐方面,而她在舞艺方面究竟有多大的造诣,是颇可存疑的。
    ①生田流是筝曲的一个派别,始作俑者是京都的生由检校,后在关西一带广为流传。着眼点放在乐器上而不在唱的方面。
    ②勾当是地位次于检校的盲人乐师。
    ③生田流筝曲之一,作曲者是峰崎勾当。
    春琴苦心孤诣地钻研曲子艺术,起先并没有想过要以此作为一种职业,因为她无须为衣食操心。春琴后来之所以会以筝曲师傅的身份而自立,乃是其他的事情促成的。即使是自立之后,她也无须为生活忙碌,道修町的老家会按月送钱来,数目绝不算少。当然,这笔钱是不足以打发她那奢华和挥霍的生活的。所以说,春琴一开始压根儿没有什么要为将来打算的想法,她完全是凭着个人的爱好而潜心钻研艺术的,但是天才和勤奋使她“十五岁时的技艺水平就令人刮目而视,在同行中可谓鹤立鸡群,同辈学友中也无一人能望其项背”,这一情况恐怕不会有误。
    鴫泽勾当说过这样的话:“师博尝自诩:‘春松检校是位执教极严的老师,但我从未受过深责,倒是屡次得到老师的奖掖。我每次去,老师必亲自给我作示范,亲切而不厌其烦地多加指点,致使我简直不能体会畏葸严师者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可见她是在不知为徒学艺的苦楚,就达到这般造诣的,这是她得天独厚的地方,对不对呀?”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谷崎润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