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吉野太大,日本南北朝(1336—1393)的官吏o
④出云阿国(?一1607年以后)日本古典戏剧“歌舞伎”的创始人。
⑤淀君(1567—1615),战国安土桃山时代名将丰臣秀吉的侧室.名茶茶。
此外还有妓女、女演员、女贩等也混杂其中。以上列举了妇女,当然还有像楠正成⑦、织田信长⑧、丰臣秀吉等王朝公卿和武将。
这活像京都风俗画卷的仪仗队,相当的长。
据说从昭和二十五年起,仪仗队才增加了女性、从而增添了节日的鲜艳和豪华的气氛。
仪仗队领先的是明治维新时期的勤王队、丹波北桑田的山国队,殿后的是延历时代的文官上朝场面的队伍。仪仗队一回到平安神宫,就在凤辇⑨前致贺词。
仪仗队是从御所出发,最好在御所前的广场上观看。因此,秀男才邀苗子到御所来。
苗子站在御所门阴凉处等候秀男,人群进进出出,十分拥挤,倒也没人留意她。不料却有一个商店老板娘模样的中年妇女,大大咧咧地走了过来,说:“小姐,您的腰带真漂亮。在哪儿买的?同和服很般配……让我瞧瞧。”妇女说着伸手去摸:“能让我看看背后的带子吗?”
①常盘御前(生殁年不详),平安宋朝武将源义经之母,美貌无比,御前是贵族夫人之尊称。
⑦横笛,日本古典文学(平家物语)中的女主人公。
②巴御前(1154—1184)、平安末朝武将源义仲之妾,擅长武功。
④静御前(1159—1189),源义经的爱妾,擅长歌舞。
⑤小野小町,平安前期女歌人。被称为六歌仙之一。
⑥桂女,传诵特殊风俗的巫女,因住京都佳乡,故叫桂女。
⑦楠正成(1254—1336),即楠木正成,南北朝时代的武将,幼名多闻丸。
⑧织田信长(1534—1582),战国安土挑山时代的著名武将。
⑨凤辇,指天皇所乘的鸾舆。
苗子转过身来。
听见那妇女“啊!”地一声赞叹,她心里反而觉得踏实了。因为她穿这身和服,系这种腰带,还是有生以来头一道。
“让你久等啦。”秀男来了。
节日仪仗队出场的御所附近的座位都被佛教团体和观光协会占去了。秀男和苗子只好站在观礼席后面。
苗子第一次在这么好的位置上观礼,只顾观看仪仗队,差点连秀男的存在和自己身上穿的新衣裳也都给忘了。
然而,她很快就发觉,便问:
“秀男先生,你在看什么呢?”
“看松树的翠绿。你瞧,那仪仗队有了松树的翠绿作背景,衬托得更加醒目了。宽广的御所庭园里净是黑松,所以我太喜欢它啦。”
“我也悄悄看着苗子小姐,你不觉得吗?”
“瞧你多讨厌呀!”
苗子说着,低下了头。
在节日甚多的京都,千重子喜欢鞍马的火节胜过“大字”。由于地点不太远,苗子也去看过。但是,以往在火节的活动场地上即使擦肩而过,她们俩彼此都不会留意的。
从鞍马道通往神社,一路上家家户户扎上松枝,屋顶洒上水。人们从半夜里就举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火把,嘴里喊着“嗨哟嗨哟哟”的呼号,登上神社。火焰熊熊燃烧。两座轿子出现时,村里(现在是镇)的妇女们全体出动去拉轿上的绳子。最后才献上大火把。节日的活动一直持续到天快亮的时分。
不过,这种有名的火节,今年停止举行了。据说是为了什么节约。伐竹节虽照旧进行,可是火节则不举行了。
北野天神的“芋茎节”①今年也取消了。据说是由于芋头欠收,无法装饰芋茎轿的缘故。
在京都,经常举行诸如鹿谷安乐养寺的“供奉南瓜”,或莲华寺的“祭祀河童”⑨等仪式。这些仪式显示了古都(51)的风貌,也反映了京都人生活的一个方面。
近年来又恢复了在岚山河流上泛龙舟的迦陵频伽③,和在上贺茂神社院内小河上举行的曲水宴等仪式。这些都是当年王朝贵族的高雅游乐。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