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噢,我听了都觉得毛骨悚然。”
“所以我说,我不会活得很长,有孩子在,我无所谓,他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不行,这么小什么也记不住,而且什么也不懂,长大以后对父亲只是一个空想的幻影。听他口气这么严厉,我也害怕起来……”
“一个临终的人有什么权利对活着的人这样发号施令?这是罪恶!是亵渎!”我愤愤不平地说,“他以为记忆最确切真实、记忆不可改变。从这一点来说,是个天真幼稚的老师,记忆是我的自由。岂止自由,而且本人不负任何歪曲和消失的责任。”
“是这么回事,记忆也是听天由命。”妻子赶紧随声附合,可我觉得恶心。池上老师和时子过的是否是一种反常的病态的生活?疑惑的阴影掠过我的心头。
由于不由自主地想起池上的遗嘱,我对清的第一印象就没有好感,真想说他到底怎么回事?为什么长得像你的老爹?!
但我对房子的态度就不一样。
房子在品川下车的时候,我对妻子说:“这孩子没手套吗?你给她买一双吧。”
“在学校戴手套要挨批评的。”
“是嘛……”
“再说,家里的人恐怕会问她谁给买的手套。”
“就说是恋人给买的好罗。”
“瞎说些什么呀?!”
“女同学之间不是常常互相送东西吗?”
妻子看见一个空位置,便坐下去,闭上眼睛。
三
据说夫妻像表兄妹,妻子写的字越来越像丈夫的字体已经司空见惯,长相互相融合的两口子也不足为奇。
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如果长得过分相像,有时看上去显得滑稽可笑,一旦讨厌起来,简直看不得,刺激神经,但在旁人眼里,夫妻长相逐渐相像倒也不坏,夫妻之间,虽说相像,属于后天性的,毕竟有限。
夫妻要共同生活多少年才开始相像呢?这种相像并非长相和举止动作,而是心理习惯和生活习惯,即使如此,也因人而异,这大约需要多少年呢?我还见过这方面的心理学统计的事例。更何况面相相像。计算必定更加困难。
因为听了时子告诉我她前夫的遗嘱,我的脑子才想起如此愚不可及的事。
不言而喻,我对长相酷似父亲的清颇为反感。
当然,我心里也多少琢磨着想寻找时子在什么地方像池上老师。
池上老师让时子“必须好好活下去”,对她说“你要是死了,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最了解最记得我的人,我就非常寂寞凄凉”。于是池上老师正颜厉色地说:“孩子不行,这么小什么也记不住,而且什么也不懂,长大以后对父亲只是一个空想的幻影。”听了这些话,我气愤不平地大骂“一个临终的人要求活着的人把他记在心里,这是罪恶!是亵渎!”后来,这件事我一直耿耿于怀,有时还蛮不讲理地找茬和妻子吵架。
“池上老师认为你是一个理想的女性。”我冷不丁冒出一句。
“不知道,大概不至于吧。”
“老师不是说他死以后最了解最记得他的人就是你吗?”
“说是说过。”
“这么说,对池上老师来说,你岂止是理想的女性,还是绝不可少的人罗。”
“为什么?”
“他让你记住他,把这种记忆作为自己死后的生存……”
“即使没有值得作为死后的生存的东西,但想到如果没有一个人记得自己,不是觉得寂寞凄凉吗?”
“话虽然这么说,但是如果被坏心眼的人记走了样,扭曲了,也叫我们脸上挂不住。”
“坏心眼的人?嫁给他的就我一个人呀。”
“所以,这个人必须是池上老师理想的女性,不然老师会更加可怜。”
“除了我之外没别的人。没法子。”
“时子,你到底有没有信心负起独自去了解、记得一个人这种非同小可的可怕责任?”
“你干嘛这么嫉妒?”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川端康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