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见血腥就凯旋的两个将军在武帝面前商议匈奴问题。王恢主张讨伐,韩安国则主张继续和亲,因而形成对立。韩安国反对讨伐的理由是:汉若远征,人马疲累,只会沦为以逸待劳的匈奴的盘中餐。针对此论,王恢出了个主意,既然人马疲累,那么汉军就不要动,目的应该是让匈奴远征,汉就可以迎头痛击。武帝采纳了这个计划。
三十万汉军埋伏在马邑(山西省)附近的峡谷,引诱匈奴进入。汉斩了马邑的官员,把佯作投降的“叛徒”派遣至匈奴。
然而匈奴在进攻途中觉察到汉的阴谋,立刻回军折返。三十万汉兵就这样白忙一场,成了汉的奇耻大辱。匈奴此时的单于,是俊才冒顿单于之孙军臣。有了这次马邑之役,汉和匈奴的关系自然一下子就恶化了。
责任人王恢被处以斩刑。他通过王太后这条线,乞求武帝网开一面,但武帝已然不受影响。虽然三十万军队未曾受损,但动员花费的损失庞大。母亲的求情也没起作用,他决断地说:“王恢如果不死,就是一个坏的榜样。”
在曾祖父刘邦的白登山之耻上,自己又加了一道马邑之耻。武帝决心不雪此耻,誓不为人。四年后的元光六年(前129),他授予四将各一万骑兵,令他们四路出击。四将中的公孙贺未与匈奴遭遇,而公孙敖和李广战败,被处以斩刑后二人以巨额献金赎罪。在汉代,赎罪是合法的。四将中以胜利收尾的只有卫青,他甚至攻入了匈奴的龙城(甘肃省),取得了斩首、俘虏七百的战果。虽然看似杀敌数量较少,但龙城是匈奴祭天的重地。因践踏了这块地方,所以不得不说这是自汉朝成立以来,对北方的一次了不起的军事成就。
第二年,卫青率领三万骑出雁门(山西省),获得斩敌数千的成果。这一年,他的姐姐卫子夫产下一个男婴。可以说他的胜仗就是对此最好的贺礼。
又过了一年——元朔二年(前127),卫青收复了鄂尔多斯地区。秦始皇的将军蒙恬曾驻扎此处,在被李斯等人骗杀后,匈奴夺取了这块地方。
汉把秦始皇都未能征服的浙江南部、福建、广东收入了自己的势力范围。汉的版图比秦帝国更广大,但也有一点,不能说在秦之上,这就是秦曾保有的黄河弯曲部的鄂尔多斯地区被匈奴占领。如今鄂尔多斯被收复,汉才名副其实地凌驾于百年前全盛时代的秦之上。
卫青为大将军,曾七次率军远征匈奴,但是之后对匈奴战争的主角转变为他的外甥霍去病。霍去病年仅二十岁时就率领大军转战各地,大破匈奴军。霍去病于二十四岁亡故,武帝极为悲伤,为他仿祁连山(甘肃省)的样子修筑陵墓。
卫青和霍去病的确是有才能的将军。和后来的李广利相比,他们有明显技高一筹的军事才能。然而也不能忽略,武帝为爱妃的弟弟和外甥配备了最精锐的部队。另外,匈奴势力削弱也是二人军功辉煌的原因之一。冒顿单于在白登山围困刘邦时,是匈奴最强大的时期。到了武帝初期,冒顿的孙子军臣成为单于,但他在公元前126年就死了,相当于卫青夺回鄂尔多斯的第二年。匈奴因军臣单于之死而起了内讧。军臣立的太子是於单,但他的弟弟伊稚斜击败於单,继承了单于之位。而於单则向汉投降。起内讧的事情说明,在此前匈奴就在不断衰落。
4
这里简单提一下张骞的西域之行。他的艰苦西行,使汉了解到西域的情况。西行的最初动机还是匈奴问题。
武帝即位的时候,有个叫月氏的部族被曾为手下败将的匈奴打败,月氏王的头盖骨被匈奴拿去用作饮酒器,于是双方结下了深仇。有消息显示,月氏有意复仇,正在寻找共同打击匈奴的同盟。月氏原本在敦煌,但因被匈奴追击而逃往北方。
于是武帝就考虑联合月氏夹击匈奴,开始招募派往月氏的使者。张骞自告奋勇,愿意前往。出发的时候,武帝给了他一百多人的仆从随行,其中有个出身匈奴的人叫甘夫。然而,张骞一行在河西被匈奴捕获,时间是建元初年,那时匈奴正处于军臣单于的时代。就这样,张骞被扣留在匈奴十年有余,娶了匈奴女子为妻,还生了孩子。他被认为是个纯粹的匈奴人了,于是对他的监视也不再那么严密,张骞终于等到了恰当的时机,逃离匈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