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39)

2025-10-09 评论

    “由众人的话推测,似乎刘表外表看来是堂堂大丈夫,值得信赖。但事实上却没什么内涵,对这种人可不要急着臣仕……”从文字上孔明似乎听到哥哥对他如此说。
    袁术称帝使孙策更易于独立,它成了独立的绝好借口。孙策声称:“我乃堂堂汉臣,岂可成为仲家之臣?”
    仲家,是袁术自称的国号。孙策为了进一步明示自己是汉臣,决定向汉朝皇帝朝贡,并派遣部下张纮为朝贡的使者。汉帝——献帝——身边有曹操这号人物,他授孙策“讨逆将军”的头衔,并封为吴侯。名义上是东汉献帝赐封,实际上则是曹操的意思。
    曹操又将弟弟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并令儿子曹彰迎娶孙贲的女儿。孙贲是孙策的伯父。孙坚在岘山被黄祖的伏兵射杀,孙贲守其灵柩,并整合部众南归。孙坚身亡,军队未涣散,孙贲居功厥伟。
    离开袁术的孙策,虽不算隶属于挟持天子的曹操,但与其极为接近。
    叛离称帝的袁术的,并非孙策而已。被袁术任命为居巢县令的周瑜,和任命为东城县令的鲁肃二人,皆弃官渡过长江,投入孙策阵营。
    孙策阵营时有人才投靠,但由于版图也逐日扩展,更加需要人才。孔明之兄诸葛瑾却无意出仕孙策。信上并没有说他为什么不欣赏孙策。不过,在各路人马聚集的襄阳,最近势力日益扩张的孙策俨然成为众人的话题。
    ——英气杰济,猛锐冠世。
    一般的评语可谓甚佳,不过,也有人说他有点*,也就是现在人所谓的不够沉稳。知识分子诸葛瑾和这种个性的人合不来。
    孔明的朋友除了崔州平和徐庶以外,还有石韬和孟建等人。司马徽和宋忠此等荆州硕学在襄阳讲学,往往吸引众多青年前来听讲。诸葛孔明(39)也夹在青年群众当中,大家一起谈论将来。
    “我想当州刺史。”有些人道出这个愿望。
    “现在是乱世,许多当刺史、太守的都一命呜呼,最好不要有这个念头啊!”说这话的年轻人,看看四周,确定诸葛孔明(39)不在场,又加了一句,“孔明的叔父诸葛玄就是个好例子。勉强当上豫章太守,落得那个下场。”
    “那当县令总可以吧?”
    “俸禄一千石啊!”
    “不好,当一县之长太招摇了,而且责任很重。”
    州刺史和郡太守都是俸禄二千石。县的首长如系一万户以上的大县,称为县令,一万户以下的称为县长。俸禄依县的大小而不同,通常大县为一千石,小县为五百石。
    “当县丞就比较轻松了。真的有什么事,大可一走了之。反正也不是什么值得恋栈的官职。”
    “现在要当县丞可也不容易啊。”
    在行政方面辅佐县令的是县丞,治安方面则是县尉,两者俸禄都在三四百石。不过,依辖区不同,有的可以拿到为数可观的外快。
    “大家怎么这么没志气,人生只有一次,为什么不以天下为志向?”总算有人发出豪语。
    “你有何抱负?”
    这是青年之间谈论最多的话题。孔明被问及抱负,回答说:“文为管仲,武为乐毅。这便是我的目标。”
    青年们听了,彼此相视。
    管仲,春秋时代名宰相,是辅佐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功臣。《史记》记载管仲的政策:
    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以赡贫穷、禄贤能,齐人皆说(悦)。
    管仲的政策及于军政、经济(轻重,钱也。当时渔业、盐业似乎都是国营)、社会福利乃至人才的录用。管仲重视外交,与东方诸侯结盟,抑制南方的楚国。在人际关系上,他与鲍叔牙的友谊超越派系,终生不渝,为人传诵。所谓“管鲍贫时之交”被视为友谊的最高境界。管仲死于公元前645年。
    乐毅,战国时代武将,为燕国将军,与赵、楚、韩、魏结盟,统率联军,大胜当时的大国齐。乐毅晚管仲约四百年,活跃于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半世纪之前。
    “哈哈哈!口气太大了吧!”
    众人相视之后,放声大笑,并说了这一句话。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