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孔明(87)

2025-10-09 评论

    “乞降书上头写说明天要行动。”
    周瑜说着,叹起气来。
    “明天,太赶了……”
    鲁肃也叹气。孔明要传黄盖如何不满的谣言到曹操那边,明天也真是太赶了。
    就在这时候响起敲门声。周瑜站起来,打开门。
    “哦!他就是刚才那位公覆的侄子。”
    似乎还是未满二十岁的小伙子,带着一脸兴奋的神色走进来。他平日就当黄盖的差使。
    “有干草枯柴了!一大堆!……孔明先生的军营幕下放了一大堆!……而且是干的……”
    年轻人太兴奋了,连报告都说不清楚。不过,听得出他说孔明那边有一大堆没淋湿的干草枯柴。
    鲁肃想起刚才听到雨声时,孔明喃喃说了一句“天气真巧”,不觉点起头来。
    六
    阴历十一月,天气已经寒冷了。
    赤壁的联军和乌林的曹操军,两方都造起高耸的瞭望台,观察敌方状况。虽然对岸在视野之内,但肉眼分辨不出人的动作。望远镜还得到一千数百年后才会出现。
    昨天的雨居然停了。从清晨开始,江中偶尔出现两方的侦察船。
    “看到红色幕布的船了。”察船返回报告。
    “哦!大清早?”曹操露出喜色。
    “那人果真要投降?”夏侯惇问话带着提醒的味道。
    “应该没错,红色幕布的船一大早就出现了。据报告超过二十艘。”曹操回答。
    “但愿如丞相所说的,最好不是佯降。”
    “如果是佯降,目的可能想烧我们的船队。不过,昨天的雨一直下到晚上,木柴也全淋湿了。弄干木柴也要过中午才行。这批船一大早就出来了,我看上面不曾堆放有枯柴。……而且,黄盖这家伙好像真的在东吴阵营无立足之地了。”曹操说。
    “但愿如丞相所言。”
    夏侯惇露出若有所悟的表情。然而,年轻的曹丕却说:“也许早上故意露那些船给我们看,中午以后就回去载干柴,船只那么多,轮流回去,我们也看不出来。”
    曹操严肃地盯着儿子的脸,然后呼叫幕僚,命令道:“如果江中盖红布的那批船中,有船回岸的话,一定要来报告。确实将这个命令传达给侦察船。”
    而且,曹操还严令每隔一刻报告一次。
    过了正午,曹操方面确定盖红幕布的船只没有一艘回过岸。
    盖红幕布的船只,如同黄盖乞降书上所写的,是用皮革覆住船体的装甲兵船,也就是所谓的艨冲和斗舰。每一艘船头都尖尖的,看起来相当凶猛。
    “他们会不会正在布下面晒木柴。”
    说这话的人是曹丕。
    “你这家伙……”曹操瞪着儿子,说道,“作战不能一疑再疑,这样就够了。想想,艨冲那么细长,哪有那么大的地方晒木柴?”
    正午约过十刻,原本零落分散的红幕布船只慢慢开始聚集起来。
    当时一日分成百刻,昼夜各有五十刻,一刻约略比十五分钟稍短。正午约过十刻,大概就在下午两点半至三点左右。
    曹操阵营渐渐喧嚷起来。
    “黄盖来投降了!”
    这是军事机密,理应极为隐秘,但不知什么时候大家连要来投降的敌将名字都知道了。
    “敌人要崩溃了,准没错!”
    “敌人快逃啰!我们得赶紧追!”
    曹操阵营已感染了胜利的气氛。
    然而,站在瞭望台上的曹操,却发觉张挂红色幕布的船群正往停泊在乌林的兵船队的上风处靠拢,曹操脸色大变。
    “嘿!它们打算围向上风处!……我猜的果然没错。……”站在曹操背后的长子曹丕,用不太有起伏的声调说道。
    曹操紧紧抓住瞭望台的栏杆,简直就快抓碎了。
    “好在我们的军船上没载多少士兵,算是不幸中的大幸。”曹丕似乎在自言自语。
    曹操军将兵中很多是北方人,大多不喜欢搭船。由江陵往赤壁,大部分走陆路。因此,船上不得不堆载石头。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