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一发(68)

2025-10-09 评论

    孙文说道。
    孙文早知,众同志必然会围过来群起阻挡上海之行。他决定不惜多费唇舌,要将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个明白。
    “我的意见与克强(黄兴)相同。我对克强说的也是同样的话,看来也只得送逸仙兄赴上海了。但请务必留意那个冢骨(墓中骸骨,指袁世凯)!”
    胡汉民说道。“冢骨”一词是保皇派人士骂袁世凯的常用语,用法有些卑下。
    “多谢!我会留意的。”
    孙文感谢众同志的关心。与袁世凯合作的构想并非临时起意。在停留伦敦期间接受《岸边杂志》的记者专访时,他便提及此一可能性。
    孙文欣喜能与宫崎滔天重逢,先前在惠州于一九○○年战死之山田良政的弟弟山田纯三郎也现身,继承其兄之志为中国革命尽心尽力。
    孙文一开始便不对日本政府抱持期待,相反地,他对犬养毅、头山满的友情却有甚高评价。
    在船舱内一人独处时,孙文安静地闭上双眼。
    重阳起义失败至今已过十六寒暑,当初遭大清国视为叛徒而追缉受到香港禁止居留五年的处分。大清国当局向日本、东南亚各殖民地政府提出驱逐孙文之要求,让他在这个世界无地可安居。在美国则经过一番努力后,才争取到居住的权利。
    如今他不必再顾忌任何人,凭自己的一双脚便能走遍全世界。
    闭上的双眼缓缓张开来瞧看——自由了。长久以来遭剥夺自由的囚人终于被释放到阳光灿烂的大地。
    与久别重逢的宫崎夹杂着笔谈聊了起来,孙文不由自主地萌生一种“组阁”的念头。外交选谁、财政选谁、教育选谁,等等。
    ——这样不行!
    孙文转念一想,若任由思绪奔驰,那将是没完没了。
    就在此时,他又想起梅屋庄吉,颇觉心情愉快。
    梅屋庄吉是在十六年前重阳起义时相识的日本人之一,此人在香港开了一家照相馆。恩师康德黎是个照相迷,所以常带着孙文去梅屋的店里。
    夜已深沉,但最近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往往无法成眠。每当此时,他便找一本书来读。从清早起床到夜深入眠为止,孙文所思所想者皆是革命派的人才、应当交涉的对象袁世凯等。在入睡前,他必须先将脑海中翻腾的思潮全部倾倒一空。
    等脑袋净空后,他便读诗。所读的不是西洋诗,而是中国古典诗。
    他的枕畔放着一本《苏文忠公诗编集成》,那是苏轼即苏东坡的诗集。
    苏轼被卷入新法旧法之争,曾两度遭贬谪。第一次在四十五岁以后,入狱百日再加流放黄州五年,第二次从五十九岁起流放至广东的惠州,继而长期待在海南岛,但在流放岁月之后终能返回中原。
    孙文很尊敬苏轼,原因在于苏轼即使遭逢悲惨命运,亦始终保持乐观心态,这点与孙文甚相似。遭流放到惠州时,苏轼写下一首诗。
    罗浮山下四时春,
    卢橘(枇杷)杨梅(山桃)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妨长作岭南人。
    罗浮山位于惠州西北方,是产梅的名山。枇杷、山桃等水果轮番成熟当令。每天食荔枝三百颗。他诵赞道,如此生活即使长久当个岭南(广东)人亦无妨。
    朝起,孙文又翻翻苏轼的诗集,翻到了这一页。
    余生欲老海南村,
    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
    青山一发(68)是中原。
    原认为余生要在海南的村落中度过,不料皇帝想起失势的自己,派遣巫阳召唤我的魂魄。远处彼方的天空低垂,猎鹰的身影即将消逝于该处,如发丝一般的青山——啊,那里不正是梦中的中原——祖国的正中央吗?
    虽然反对孙文的上海之行,胡汉民终究还是让步,但折衷方案是由陈炯明代理广东都督一职,自己则陪同孙文赴上海。胡汉民始终无法信任曾出卖戊戌六君子的袁世凯。
    “我也不信任他。但和平推翻清朝的关键正握在他一人之手。与其调动大军牺牲众多无辜者的性命,不如利用他反较为明智。”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