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这件事情有失败前例。过去窦武企图肃清时,自己反而被杀。何进突然有了些许踌躇。
颇富打架经验、善于察言观色的袁绍,立刻以激励口吻说:“窦武所以失败,是因为禁中五营士兵全在宦官的指挥之下。将军和窦武不同,与令弟共同领有自己的将兵。但愿将军能为天下除患,留芳万世。”
“说得也是……”
虽然如此,何进的犹疑依然未消。他在心里暗中比较自己的部下和宦官支配的禁中军兵力。
袁绍连这一点都看得出来。
“大将军请放心吧!我们可以召集与宦官毫无渊源的地方军到中央来。地方上有许多猛将豪杰啊!他们都是没有感染到皇都华美风习之朴实精锐军队,一定会打赢宦官的。”
经过袁绍说服后,何进终于点头。
袁绍也找来顽童时代的好友——现在同为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曹操,加入他们这一派。
结果,曹操不但没有答应参加,更以下面的话忠告袁绍:
“宦官这个职位,存在已经很久。他们专横确实是不对的事情,但,要处罚他们,由一名狱吏执行就够,为什么要发动天下大军呢?发动这等大事,秘密一定会泄露的。”
“不以大军对付,对方一定不会屈服,因为他们也有军队啊!”
袁绍志在尽快消灭宦官。
“召集地方军千万不可找董卓。找那种人来,洛阳一定会被搞得乱七八糟的。”曹操道。
“不,我倒想特别倚重董卓。因为他率领的凉州兵很强嘛!”
“强是强,可是……”
曹操知道多说无益,所以打住。
袁绍急着要起义。打架想获胜,“先发制人”是最大原则。而不擅长打架的何进,则认为当务之急应该在于招募同志。
广邀各地军阀共同起义的他,决定等这些军队抵达后再说。
何进憎恶宦官的情形,和身为士大夫的袁绍等人有些不同。有宦官在时,身为外戚大将军的自己,便不能随心所欲地发挥权势。他只想把宦官悉数扫出宫廷外,倒没有将他们全数杀尽之意。何况宦官中也有不少与之交情甚笃的人,其中一些更是对他有过恩情。屠夫家庭之女儿得以进入后宫,是因为收买宦官的关系。脾气倔强的何进之妹,在成为皇后之后,也有过使灵帝大为不悦之事,她的皇后之位当时险些被废,后来由于宦官极力为她求情,因而得以不了了之。所以,何进认为自己与宦官的交情,毋宁较士大夫为深。
士大夫有引以自傲的家世,而何进根本没有。何进和士大夫会面时,难免有些紧张,与宦官在一起时,则甚为轻松自在。
如前所述,宦官蹇硕的密谋,曾经被同样是宦官的郭胜偷偷向何进通报。而且,何进和数名宦官要人有姻戚关系。他的妹妹就嫁给了宦官领导人物张让的儿子。
起义之事一再拖延的结果,如曹操所料想,肃清宦官之密谋果然泄露出去。
“那样疏于保密,秘密不外泄才是怪事一桩呢!”
事后,连曹操都如此冷笑。曹操的祖父也是宦官,有人甚至企图拉拢曹操参加密谋。这个团体的保密观念何等缺乏,由此可见。
知道何进密谋的宦官们,当然陷于极度紧张。
这是紧要的生死关头。
宦官领导集团张让、赵忠、段珪等人,立刻举行高层会议,研究对策。
——首要之务在于干掉对方的领袖人物!
众人很快就有此决议。宦官决定事情,比大将军何进干脆得多。
对方领袖人物当然是指何进或袁绍而言。
“干掉”并不是要以正式派兵方式攻杀,而是将之诱出而予以暗杀。但,袁绍不是那么容易就会被诱出的人。
对何进下手,应该较为容易。
假借何太后之名召唤时,何进一定不疑有他,会立刻赶到宫内来才对。大家决定如此诱来何进,接着密议对其袭击的方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