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认你为义子,并签署文书证明这件事。这样,父亲把自己的东西传给儿子,不是很自然吗?”
“说得也是。”吕布颔首表示明白。
虽然为人颇有骨气,但丁原常有迂腐之处,在他之下甚难保证会有大大发迹的一天——向来有此想法的吕布,现在受到董卓如此劝诱,内心遂跃跃欲试。
身为副官的吕布经常在丁原身边,所以,趁其不备将之杀害,是轻而易举之事。
吕布回军营后,第二天就取下丁原首级。他看到丁原酒醉卧寝,便一刀将之刺死,然后轻轻松松取下其头颅。
吕布召集部队,发表演说道:
“我们的指挥官丁原企图篡夺帝位,要求我给予协助。由于这是大逆不道之谋,所以我以断然态度表示拒绝。结果,不讲道理的丁原拔刀砍向我,我遂被迫拔剑自卫,最后取下了他的首级。谋反是天地不容之事,我们非成为忠臣不可!现在守护皇上的大忠臣是董卓将军,我们向董公投靠如何?”
主子已成无首尸体,将兵们非找新主不可。以时下势力如日中天的董卓为主人,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一件事情。
“没有异议!”
听到众将兵说这句话时,吕布即刻率领部队,投入董卓阵营。首都势力分布情形因而一举改变。
原本只有区区三千兵力的董卓,因连续以幻术手法制造假象及吸收丁原部队,现在成了名副其实拥有最大兵力的军阀。
董卓已不需要顾忌任何人。他开始提出废立皇帝之事了。第一个商讨的对象是袁绍。
“天下之丰非贤明不可,先帝是一个明显的例子。由于先帝不贤,天下曾经乱到极点。今上似乎同样欠缺作为天下之上的资格。与之相较,陈留王确实聪明过人。我的意思是,应该改立陈留王为宜,足下高见如何?”
这样的谈话方式根本不像商量事情,无疑是逼人就范。
“汉家为天下之主已达四百余年,其恩泽深渥而兆民拥戴,今上为富于春秋之人,未曾有过未善待天下之事。你说要废天子,恐怕没有人会赞同吧?”
袁绍以此语驳斥之。
露出本性的董卓,一只手搭在剑柄上,吼道:“你这个小子!天下政事全在我的掌握之下。不管你们赞成或反对,我想干的事情一定要干到底,你们最好不要小觑我董卓的力量!”
“哈!你这种人叫做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厚……”
袁绍抓起佩剑,当场转身退出。
袁绍的踪影,这一天就从洛阳消失,原来他到冀州去了。面对董卓这野兽般的人,自己随时可能被杀,故袁绍以走为上策。
宦官被杀事件发生的翌月,董卓召集文武百官,大模大样地做了如下演说:“皇帝暗弱,无以奉宗庙为天下之主。因此,我的意思是要仿效伊尹、霍光之故事,改立陈留王为皇帝。各位有意见吗?”
因为他是奉“挡路者死”为宗旨的人,所以众人都噤若寒蝉,不敢表示反对。
倒是有一个人表示了反对意见。
这个人是曾因未向宦官左丰行贿、而被逮捕过的尚书卢植。
“为伊尹所废的太甲是庸愚至极的人,为霍光所废的昌邑王则犯了服丧期间行奸淫等逾千罪行。而今上从未有过失德之事,更是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岂可举之与史上被废的二君作比较呢?”
卢植胆敢如此发言,当然是冒着被杀的危险。
“你这小子竟敢在我面前信口雌黄,你是不是活得不耐烦了!真的不怕死吗?”
董卓高声嚷着,并退出庙堂。他退出,为的是要下诛杀卢植之命令。但,有当代第一学者令誉的蔡邕,在这时为卢植请命。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与学问可以说毫无缘分的董卓,对蔡邕倒是非常欣赏。这或许是他们投缘的缘故吧?不然就是背景和性格完全悬殊的这两个人,彼此相互产生兴趣所致吧?
“有你为他请命,我当然只好饶他一命,下过,这家伙不能让他继续担任尚书,我要立刻把他免职!”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