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即率兵上洛。韩暹专横而朝政紊乱。殷盼将军亲率义军替天行道。
曹操也为机会来到而欣喜雀跃。参谋荀彧之前就曾建议应该奉迎天子。以肃清君侧奸臣为名目,进入洛阳,然后找借口迎接天子至自己的领地——如此盘算之下,曹操率兵前往洛阳。
由于这是政变,所以一切行动要秘密进行。
“糟糕!”
看到从未见过的士兵布满洛阳街道时,韩暹立刻知道情势不妙。虽然他也是军阀头目,但想要短时间内召集兵马诚属困难。若再拖延,连自己生命都将不保。
韩暹于是不带随从,单骑逃出洛阳。他要去的地方是白波伙伴杨奉驻扎地梁。梁在洛阳东方,即现在的开封市。
曹操诛杀韩暹的亲信,以示其威。
接着,他按照预定计划,奉迎天子到自己控制的领地许城。他并非要以许城作为临时首都,而是定它为正式首都。故此举不是行巡,而是迁都。
这样做的理由是:洛阳缺粮。由于此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因而没有人表示反对。倘若有人持异议,这个人非负责解决粮食问题不可。
对洛阳之地狱景象绝望到极点的献帝,对迁都之事并没有异议。
迁都到许城的事,从这一年的九月开始进行。
“臣那个地方绝不会有缺粮之虞。”曹操充满自信地说。
两年前,当他率领吕布攻打造反的张邈、陈宫等人,却因蝗害带来的饥馑而未能如愿以偿。
——打仗离不开吃饭!
当时曹操的确切身体验到了这个道理。
想要争夺天下,兵粮的自给自足是最起码的立足要件。曹操于是设置屯田都尉、典农中郎将等农政官员,开始屯田。阴历九月的此时,收获期就在眼前。依据部下报告,光是许地一带,收获米粮就有百余万斛。一斛约等于二十公升,百余万斛米能养多少人,不难计算。曹操以此分析、保证,奏请皇帝无论如何都要迁都至许。
空着肚子,每天为寻觅食物而疲于奔命,一方面还得提防被人宰食的朝廷百官,也耳闻了“到许都就有饭吃”的说辞。
这次迁都,一般均认为是曹操坚持己见、强迫推行的结果,事实上并不尽然,例如耳闻“到许都就有饭吃”的官员,莫不欣然跟随天子东迁。
献帝迁都后,立即擢升曹操的官位。
——任命为大将军,并且封为武平侯。
此外,立即着手建立宗庙和社稷。
宗庙奉祀天子祖先,社稷则尊祀土地及五谷之神。献帝依照历代皇帝的惯例,在自己宫殿左边建立宗庙,右边建立社稷。这是用以证明许都不是暂时驻留的地方,而是永久性正式的“皇都”。
紧接着,着手罢黜三公。司徒(宰相)淳于嘉、司空(副宰相)张喜及太尉(国防部长)杨彪等三人于此时去职。这等于默认:真正掌握者为大将军曹操。三公一旦不存在,曹操当然更能便宜行事。这一点,无异给了曹操独裁的权力。
十月时,曹操着手攻打梁。梁有白波系杨奉,韩暹就是投靠于他。
这个战争尚未开打就已见胜负。奉迎天子、兵粮充足的曹操军队,意气风发、士气高昂。
结果,杨奉等人败走,前往投靠南方的袁术。
且看南方此时的情势如何。
陶谦亡后,徐州之主已是刘备。但刘备地位并不巩固。枭雄吕布向他投靠,且凭客卿身份而态度倨傲,就是因为看透他的底子的缘故。
更南方的情形是:袁术被异母兄袁绍的盟友刘表和曹操等人追赶,在杀了扬州刺史陈温后,正于长江北岸一带建立新地盘。
对曹操竖起叛旗的张邈,转向袁术乞求援军,但袁术哪有救援他的余力,张邈因此为部下所杀,其弟张超则自杀身亡。
过去是袁术部将的孙坚殁后,遗子孙策此时正在长江南岸至浙江一带扩张势力。世人以“小霸王”称呼个性刚烈的孙策。血气方刚的他,势力急速扩张。
袁绍、曹操、刘表以及未予派遣援兵的吕布,都是袁术的敌人。在三面受敌的情形下,袁术似乎应与后方的孙策结盟,但他却持“孙策不过是我家旧臣的儿子,我怎能向他低头”之态度,始终不屑和小霸王联手。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