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果然向西方前进。
“他们前往五丈原了!他们前往五丈原了!”
司马仲达孩子一样地欣喜雀跃。这么一来,他可以不必为改变作战计划而费心了。
实际上,诸葛孔明并不是一开始就决定走向西边的,他会一度倾向速战速决,因而考虑采取东进策略。后来改变决定向西方的五丈原前进,是因为与同盟的吴国之间洽谈有了结果的缘故。
——希望贵国由居巢、湖口两地攻打合肥新城。
孔明曾经如此向吴要求。
之前蜀、吴同盟甚不谐调,原因不外乎彼此利害关系并不一致。这次,两国终于有了共同的利害关系。攻取合肥是吴的夙愿,而一旦取得合肥,它将成为北进时的桥头堡。此外,有了这个前哨站后,以后可以免除来自北方攻击的威胁。过去未敢攻打合肥,是因为魏的兵力过强,现在情形已大不相同,由于魏的大军前往迎击蜀军,因此,吴于这个时候攻打合肥,魏应该不可能派出援军才对。
吴遂对攻打合肥之事欣然表示同意。
由于蜀已在五丈原采取持久作战的态势,吴没有魏派援军之虑,因而在精神上轻松许多。
进驻五丈原的蜀军,十万将兵奉命开始在当地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屯田政策”。
于是,士兵们当起农夫来了。
——慢慢地来。
蜀军摆出这个态势给魏军看,目的在于使对方变得心浮气躁。
“你们要慢慢地来,我们也可以不快不慢呀!”
司马仲达笑着说了这句话。
仲达由于得到间谍的报告,对蜀的内情知道得很清楚。内讧频发是蜀军内部的传统,因此,屯田生活拖得越久,内部的派系斗争也会越演越烈。
——等他们发生分裂吧!
仲达打的是这个如意算盘。
孔明当然知道己军的弱点。但他持着乐观态度,期待在己军的派系斗争白热化之前,魏会因合肥被吴攻打而军中产生动摇。
未料,孔明的期待落空了。
因为,吴军攻打合肥的情形并不顺利。这一点或许不该苛责吴军,而应称赞据守合肥的魏军英勇吧?
由于合肥的魏将满宠十分善战,吴军始终无法攻陷该城。
不仅如此,魏军虽然正与西方的蜀军交战,魏明帝却于这个时候搭乘龙舟亲临与吴交锋的战场——这是皇帝亲征。由此可见,魏是何等重视这场与吴之间的战役。魏军士气因而高昂到了极点,相对于此,吴军则闻风丧胆。
于魏、蜀交战之际进兵合肥的吴,原本企图以趁火打劫的方式取得合肥。而魏却一方面与蜀继续交战,一方面则由皇帝御驾亲征。
孙权的侄儿孙泰于此役中阵亡,吴军士气因此更加低落。
“什么!孙权从合肥撤兵了……”
接到报告时,孔明露出明显沮丧的表情。喜怒哀乐一向不形于色的他,由于过分错愕,来不及掩饰内心的失望。
孔明期待的是,魏因听到号称十万大军的吴军攻打前来,因而陷入进退维谷状态。纵然吴要胜魏不是容易的事情,但两军交锋总会持续一段时期,没想到才两个月,吴就撤兵了!
——退兵!我们没有必要在此苦战!
孙权是很干脆的人,看到形势不利,立刻下令撤退,以免受创更深。
“我以为他们起码能熬半年呀!”
看到孔明失望的表情时,幕僚不觉面面相觑。
——丞相从来没有这么沮丧过……
幕僚们彼此用眼睛说着这句话。
——果然……
这是他们用眼睛说话的结论。
“果然”什么呢?近来诸葛孔明的健康情形非常不佳。虽然此一情形迄今为止,只有身边人员知道,但他的确已罹患重病。
这一点从他说话时的样子就能看得出来。他最近说话时常常停顿,这显然是由于气透不过来的缘故。多年的辛勤工作,终于侵蚀到他的健康了。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