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165)

2025-10-09 评论

    在从夷馆退出来的买办、仆人和勤杂工当中,有相当多的人跟久四郎一样,在广州没有栖身的地方。因此,伍绍荣为这些人开放了太平门外自家的仓库,让他们在那儿住宿。
    广州的三月湿气很大,整天浓雾弥漫。不过,气候相当暖和,在这个临时住处可以舒舒服服地睡觉。在这个作为临时宿舍的仓库里,先烧了一阵子炭火。这并不是为了取暖,而是为了驱除湿气。
    第二天早晨,久四郎溜溜达达地进了城。马地臣委托他去找总督府的一个官吏。让他说他要报告夷人的动向。
    马地臣果然有眼光,久四郎确实是口若悬河。他说夷馆内的英国人和美国人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几乎要互相扭打起来。
    久四郎的这一情报立即传到钦差大臣的耳朵里,林则徐下令:“把此人叫来!”
    久四郎被叫来之后,毕恭毕敬地在钦差大臣的面前装出一副胆战心惊的样子。其实他心里一点也不害怕。早在日本的时候,他就是一个精明强干的二掌柜。经历了海上漂流后艰苦的异乡生活,他对自己的才干更增强了信心。在陌生的土地上,语言不通,无亲无故,而他却能在这样的境遇中,一个接一个地找到可以投靠的人,连上帝也拉过来为自己帮忙。他再一次确认了自己是个多么聪明的人。
    在久四郎的眼里,连清国的钦差大臣也是应当为他的舌头所左右的人。不过,在这样的时候,他必须毕恭毕敬。他非常懂得获得他人好感的办法。
    林则徐问清了英国人和美国人的不和之后,又打听夷馆里的粮食情况。
    “夷人吃的东西,跟我们有些不同。蔬菜、鱼虾之类要在当地购买,能够储藏的东西已经带进去了很多。”久四郎回答说。
    “水怎么样?”林则徐问道。
    “是。水好像不多。不过,走了几百名买办、仆役,他们的那一份留了下来。听说好像规定了每人一天要分多少水。”
    “夷人们对包围的前景说了些什么?”
    “是。义律说最多一个月。还说军舰最近就要从印度开来。”
    久四郎是要煽动林则徐,意思就是说:“一定要快,要拉拢美国人,在军舰从印度开来之前把问题了结。”他以为这是一种咒术,只要他这么一说,对方就一定会随着他的意思转。
    连维材听到夷馆的雇员林九思向林则徐报告夷情的消息,立即找温章问道:“你知道夷馆的林九思吗?”
    “知道,在澳门的时候就知道。他是在海上漂流过的日本人。”
    “哦,是日本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简单地说,是个头脑机灵、溜须拍马的人。”
    “是个浅薄的人吗?”
    “不,是个相当慎重的人,可以说是谋士类型的人。”温章虽有优柔寡断的缺点,但他看人还是很敏锐的。
    连维材赶忙去见林则徐。他到达越华书院的时候,林则徐正接到公行通过海关监督呈递上来的一份美国商人的请求书。请求书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向来与鸦片毫无关系,而且保证今后也不贩卖鸦片,恳求重开贸易。呈递人是欧立福特商会的查理?金谷。请求书的末尾为自己辩解说:这个保证之所以在限期之后提出,是因为想等待与其他的商人一起提出。
    林则徐绝不是受了久四郎的舌头的左右。在这次赴任之前,他尽一切力量研究了外国的情况。他对国际形势的认识,基本跟魏源一致。他们所获得的资料的来源也大体一样。
    魏源根据历史的事实,在《海国图志》中指出英美两国的矛盾说:
    过去佛兰西开垦弥利坚之东北地,置城邑,设市埠,英夷突攻夺之。佛夷与英夷在此成为深仇。及后,英夷横征暴敛,弥利坚十三部起义驱逐之时,曾求援于佛兰西。
    林则徐的脑子里早就有过什么时候要利用这种矛盾的想法。久四郎的供述只不过成为旁证林则徐有关外国情况的一个事例。
    “把美国人从夷馆里解放出来,暂时让他们住到别的地方去,英夷可能会感到更加孤立。”林则徐看了金谷的请求书,产生了这样的想法。恰好这时连维材来访,林则徐向他透露了这样的想法。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