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方面二十九只兵船几乎全都受到损伤,战斗结束后,勉强能开动的只有三只。
1
汤姆士?葛号是一艘拥有船员百名、大炮八门的英国籍商船。这艘船于一八三九年八月五日从印度的孟买港启航,开往广州。船长瓦拉与货主达尼尔在启航前已经了解到林则徐严禁鸦片以及义律撤出广州和对广州贸易怠工等情况。
同样是英国船,为了区别从本国绕南非开往广州的商船,人们把从印度开来的地方贸易船称作“港脚船”(中国的译音)。汤姆士?葛号就是属于这种港脚船。
货主达尼尔原来是东印度公司的职员,曾经在广州当过大班。东印度公司的职员一般都有浓重的官僚习气。达尼尔却没有这种习气,相反,他极其讨厌官僚。像义律这样不懂商业的官僚,随意停止贸易,达尼尔对此是非常恼火的。
“好吧,我偏要越过虎门,到广州去。”达尼尔下了决心。
其实增强他这种决心的,还是收到了墨慈的一封信。信中说:……义律停止贸易,在英国的商人中舆论极坏。只是因为惧怕这个专横武断的官僚,没有人敢出来违抗他的意图。大家都期待着有个勇敢的商人出来反抗他。可是至今似乎尚无这样有胆量的人。说起来惭愧,我也是这样的一个人。不过,如果是您,我想一定会不顾义律的反对,坚决进行贸易。不知您是否愿为大家做一个榜样,我想一定会有人跟上来的。因为目前清国方面正希望英国船去广州,只是义律在顽固地抗拒。如果英国船能进入广州,一定会受到清国方面极大的欢迎。
看了这封信,达尼尔和瓦拉动了心,想要一决雌雄。不只是在商业上一决雌雄,也要同官僚义律一决雌雄。他们心想:“没有必要给美国船付那么多运费,由他们把货物从香港运到广州。光是省下这笔运费就够赚一大笔钱了。”
表面上看来好像是墨慈唆使了达尼尔,其实是连维材在背后插了手。墨慈曾遭过海盗的袭击,一度处境相当困难。救了他的正是来自金顺记的各种情报。
这封信也不是连维材强迫墨慈写的。他悄悄地同墨慈取得联系,由温章翻译,若无其事地说道:“恐怕不会有敢于反抗义律的有骨气的商人吧?”
墨慈想了一会儿,回答说:“要是达尼尔,也许会反抗的。不过,他现在印度。”
“对,要是达尼尔先生,他会反抗的。如果由他来打开一个突破口,会给同行们带来好处的。”
“是吗?”
“我认为是这样。起码有试一试的价值。”
由于这次交谈,墨慈才给达尼尔写了信。
汤姆士?葛号装载着棉花,从孟买启航,途中在马尼拉又购进了胡椒,于十月十一日到达澳门洋面。
从孟买出发的时候,达尼尔和瓦拉就已经决心要进入广州。到达澳门洋面的第二天,他们向澳门同知领取去广州的牌(许可证)。澳门的清国当局要瓦拉在保证书上签字。保证书上说:……若查验出有一丁点鸦片在远商船上,远商即甘愿交出夹带之犯,必依天朝正法处死,连远商之船及货物亦皆充公。
船长瓦拉毫不犹豫地签了字。
交出保证书之后,立即发下了许可证。汤姆士?葛号于十月十五日进入了黄埔,根本不理睬义律。打破控制的事例终于出现了。义律担心出现仿效者,又向英国船队发出了严正的警告。
九龙事件之后,义律曾去澳门同清朝官员会谈。经过种种交涉,总的来说,除了引渡杀害林维喜的犯人和提交保证书两点外,其他并没有什么难解决的问题,甚至达成了妥协方案,签订了暂时在虎门外进行贸易的协定。
清国官员说,提交保证书后,到广州来进行贸易,但英国不愿交保证书,要求准许在澳门贸易。结果采取折衷的办法,决定暂时在虎门水道外进行贸易。于是海上的英国人也开始回到澳门。
可是到了十月中旬以后,清国方面突然否定了虎门外的贸易,仍然坚持如不提交保证书到广州来,就不准许贸易。不仅如此,还要求刚刚回到澳门的英国人再一次撤走。
与此同时,不断发生清兵向停泊在尖沙咀的英国船投掷火斗火罐的小事件,接着又日益严禁向英国船提供食物。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陈舜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