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特瑙山(32)

2025-10-09 评论

    译林出版社历来注重外国当代文学,社长章祖德先生是第一个赞成由多家共同出版耶利内克作品这一计划的社领导,他说:“大家都来做是件好事。”章祖德先生行事稳妥,直到版权合同落实之后才开始约请译者,当然,译林出版社有南京大学德语系为依托,而且对于译者人选,他和他的同事们早已心有所属。《逐爱的女人》的译者陈良梅女士,早年留学德国格廷根大学,现任南京大学德语系教授。《美好的美好的时光》的译者是笔者的大学同窗刘海宁副教授和新科德语文学博士陈民女士。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逐爱的女人》一书中刊登了责任编辑陆志宙女士对耶利内克的专访全文。陆志宙女士为了让中国读者看到一个真实的未经任何诠释的耶利内克,通过她留学德国时结识的汉堡大学德国文学教授卡尔-盖尔特·克里本先生(KarlGertKribben)和先后在德国罗沃尔特出版社和柏林出版社专门负责编辑耶利内克作品的德尔夫·施密特博士(DelfSchmidt)的协助,经过种种努力和耶利内克女士取得联系,约到耶利内克本人,并于今年三月对她进行了专访。耶利内克女士用了整整三天时间来逐一详尽回答译林专为中国读者设计的问题,话题涉及她的家庭、喜爱的作家、她对两性的看法、她的文学成长道路、中国文学对她的影响等等。从来低调的耶利内克以她独特的方式——诚挚而认真的回答——向中国读者致以深切的问候。我完全可以想象,陆志宙女士当时为了取得专访耶利内克的机会和准备专访内容,花费了多少心血。
    上海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是上述机构中最后一个签约的。总经理金浩先生是上海外国语大学德语硕士,曾师从余匡复教授,翻译和编辑过多种德国图书。万语文化把文学出版策划尤其是外国文学出版策划确定为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向。他们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合作,筹划举办以“多元文化——交流与并存”为主题的“世界文学论坛”,届时将邀请包括大江健三郎、莫言等人在内的海内外着名作家与会并将其作品集结成书。他们已经签署了11位外国作家的20多本书的版权合同,其中有大江健三郎(OeKenzaburo),弗拉季米尔·马卡宁(VladimirMakanin),汤姆·斯托帕(TomStoppard),苏珊·桑塔格(SusanSontag),阿莫斯·奥兹(AmosOz),托尼·莫瑞森(ToniMorrison)等世界一流作家,授权南海出版公司出版。金浩先生在得知文化公司也有机会参与代理新科诺奖得主的作品版权之后,来信表示了极大的兴趣。近几年来,文化公司在图书的选题策划、版权书的引进、翻译推介以及发行等环节参与国内的出版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作为版权代理人,我也根据文化公司的具体情况,竭力说服德国出版社与文化公司合作。在此之前,上海万语已经与我们签了几个版权合同,合同执行的情况很好,金浩先生懂德语懂出版,又加上还有一层“校友”和“学弟”的关系,因此,我们也对德国出版社做了一些工作,获得了德方同意向上海万语授权的许可。在选目上,我和金浩先生通过电话沟通,很快就确定了向他们授权耶利内克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我们是诱鸟,宝贝!》、哲学散文剧《托特瑙山(32)》和戏剧集《娜拉离开丈夫以后》(Wasgeschah,nachdemNoraihrenMannverlassenhatteoderStützenderGesellschaften)。金浩先生很看重戏剧集,他认为,上海这座中国最现代的城市,是最有可能把耶利内克的剧作搬上舞台的地方,并且表示在书出来之后,将积极着手联系安排演出事宜。他还委托我全权安排译者,争取三本书的翻译工作能够同时完成。我很高兴地请到前辈译者刁承俊先生翻译《我们是诱鸟,宝贝!》,我和刁承俊先生虽然至今都未曾谋面,但是在过去的几年里,因为翻译德国作家格拉斯的几本书,我们多次通电话,彼此的声音已经很熟悉,刁承俊先生是翻译格拉斯作品最多的中文译者,由他翻译这本书,质量无疑是上乘的。《托特瑙山(32)》的译者沈锡良先生毕业于南京大学德语系,酷爱哲学,曾经准备以同等学力报考复旦大学的西方哲学博士研究生。以我个人之见,在耶利内克所有翻译成中文的作品中,《托特瑙山(32)》是最难翻译的,沈锡良先生兢兢业业,查阅了很多哲学资料,尽了最大的努力。
    《魂断阿尔卑斯山》(IndenAlpen)和《娜拉离开丈夫以后》,是我在安排版权之初感到最棘手的两本书,前者选译了六个散文剧,后者则汇集了六个传统剧本。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和上海万语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同意购买版权之后,我高兴地通知了德国出版社。谁知,德国出版社遗憾地答复我:耶利内克本人不同意我提出的这两种戏剧选本的方案,要求按照罗沃尔特出版社和柏林出版社的德文版原书的选目分别单独出版。我顿时傻了眼,的确,德国出版社是有言在先:“合并出版的剧本,需要得到作者本人的许可。”而且,我在最初发给中国出版机构的出版计划中也重申了这一要求。但是,我自己后来却忘了这个茬。上海译文社的《死亡与少女》共五个部分,在德文版中,是分别出现在三本戏剧集里的,《魂断阿尔卑斯山》等六个散文剧分别选自三本德文版的戏剧集,《娜拉离开丈夫以后》等六个传统剧本也是出自两本德文版的戏剧集,而且在这些德文版的集子里还有两部超过十万字以上完全可以单独成书的长剧。我不甘心,绞尽脑汁地给作家本人写了一封信,通过德国柏林出版社版权编辑奥斯瓦德女士(SabineOswald)转达,我陈述了中国出版社对出版她的作品的热情、中国出书的特点,介绍了长剧单独出版、短剧合并成集的理由,另外也强调了三家中方机构的戏剧集选自不同的相互交叉的德文版本,版权归属难以协调,希望她能够考虑中国的国情,同意我的选目方案。11月18日,我收到了奥斯瓦德女士的来信:“您可以按照您提出的剧本选目安排授权,其中也包括施戴德出版社的一个剧本。耶利内克女士给我回信,她认为这样选编是合适的。”我感到如释重负,并在当天就办完了所有合同,发给德方审阅。我也是这时才知道,《云团·家乡》这个剧本的版权归属出版格拉斯作品的施戴德出版社,好在该社也是由我独家代理,一个电话就立刻落实了。这一“意外事故”是导致耶利内克中文版权安排一直到11月19日才“尘埃落定”的重要原因。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埃尔弗里德·耶利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