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灵节之死(2)

2025-10-09 评论

    一
    艾瑞丝-玛尔正在想着她的姐姐罗斯玛丽。
    在过去将近一年里,她极尽可能地试着把罗斯玛丽自脑海中抹去。她不想去记起。
    那太痛苦——太恐怖了!
    那氰化钾中毒发蓝的脸孔,那痉挛紧缩的手指……
    那与前一天欢乐可爱的罗斯玛丽形成的强烈对比……呵,也许并不真的是欢乐。她得了流行性感冒——变得沮丧、消沉……所有在侦讯时供出的一切.艾瑞丝自己曾强调这些,这些跟罗斯玛丽的自杀有关,不是吗?
    侦讯一结束之后,艾瑞丝立即想尽办法把整个事件从脑海中抹去。回忆又有什么用?忘掉吧,把整个恐怖的事件忘
    但是现在,他知道,她不得不回想,她不得不追忆起往事……仔细地追忆起任何似乎无关紧要的芝麻小事……
    昨天晚上跟乔治的一次不寻常的谈话,使得追忆成了必要的事。
    那是多么地出人意料,那么地令人震惊.等一等,那真的是那么出人意料吗?难道在那之前都没有任何迹象吗?乔治的日渐陷入冥思,他的心不在焉,他的令人不解的行为——他的——啊,总归一句话,真是“怪诞”极了!这一切都导向昨天晚上的那一刻——他把她叫进书房里,然后从抽屉里取出那两封信的那一刻。
    所以,现在已是没办法的事了。她不得不想起罗斯玛丽,不得不开始追忆。
    罗斯玛丽——她姐姐……
    艾瑞丝突然十分震惊地意识到,这竟然是她生平第一次想罗斯玛丽,也就是说,生平第一次客观地把她当做“个人”来想。
    她以前从未费心想过她,只是很自然地把她当做是她的姐姐。就好像你从没认真想过你的爸爸、妈妈或是姐姐、妹妹或是伯伯、叔叔一样。他们只是不容置疑地在既定的关系中存在着。
    你从不将他们当做“个人”来想,甚至不问问自己,他们是什么样的人。
    罗斯玛丽是个什么样的人?
    现在这一点可能很重要。很多事可能都紧系在这个关键问题上。艾瑞丝把思路投入过去。她和罗斯玛丽幼年时候……
    罗斯玛丽大她六岁。
    往事一幕幕地回到她的眼前,像银幕上的近景一般,快速地跳动闪现。她是一个正在喝牛奶吃面包的小女孩,而罗斯玛丽正在一张桌子上写功课,镜头拉近到她头上梳理得十分整洁的辫子。
    夏日的海滨——艾瑞丝羡慕罗斯玛丽已是一个“大女孩”,而且会游泳!
    罗斯玛丽上寄宿学校,假日才回家。然后她自己也上了学,而罗斯玛丽在巴黎“深造”。学童时的罗斯玛丽手脚笨拙,自巴黎“深造”回来的罗斯玛丽,却带着一种新奇、惊人的优雅气质。声音柔美,落落大方,摇曳生姿的体态,金红色的秀发,有着黑色长睫毛的宝蓝色大眼睛。一个在异国长大的美丽尤物!
    此后她们彼此之间很少见到面,六岁的年龄差距所造成的鸿沟,在此时达到了最宽点。
    艾瑞丝仍然在求学中,而罗斯玛丽则活跃在社交圈里。即使在艾瑞丝假日回家的时候,那一道鸿沟仍然存在。罗斯玛丽的生活是:早上起得很晚,中午跟社交圈内的其他少女一起用餐,晚上参加舞会。艾瑞丝则是:上课,到公园散步,九点吃晚饭,然后十点上床睡觉。妹妹俩之间的沟通只局限于诸如以下的简短对话:
    “喂,艾瑞丝,帮我打电话叫部计程车,一个小乖乖在等着我,我要迟到了。”或是:
    “我不喜欢你那件新外衣,罗斯玛丽,那跟你不配,整件怪里怪气的。”
    后来罗斯玛丽跟乔治-巴顿的订婚日子到了。兴奋的景象——购物,大包小包一大堆——伴娘的服装……
    结婚典礼。伴随着罗斯玛丽走上红色地毯,听着人们不不断地低语:
    “哇!好漂亮的新娘……”
    罗斯玛丽为什么嫁给乔治?即使是现在,艾瑞丝仍然感到很惊讶。那么多英使潇洒的年轻人打电话给罗斯玛丽,约她出去,为什么她偏偏选上比她大五岁,和蔼可亲但却木讷平庸的乔治-巴顿?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加莎·克里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