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过客(28)

2025-10-09 评论

    “还有一件事,就是潮流与循环,这是两个关系颇为密切的字眼。暴乱是一种潮流也是一种循环,回溯过去的历史,每个人都会发现:暴动不断地出现,几乎形成一种周期性的循环。想要暴动的欲望、感觉、方式与形式,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应该是陌生的。某一国家有暴动,另外一个国家也会发生,即使程度与方式不一样。这是您的结论是不是?”詹姆士转身请教爱德蒙爵爷,“或至少我这样认为?”
    “是的,你把我的观点说明得很清楚,詹姆士。”
    “这都有某种模式,表面上虽不易分类,而其实深入调查后即能符合某一模式。就像从前那疯狂于全欧的十字军运动,每个人都争先恐后地朝圣地涌去,这看来是个人的决心问题,可是也是一股暴动。他们因何而去?研究其中的原因就是研究历史有趣味的地方,找出这种欲望与行为模式形成的原因。
    “这不会单只是物质上的追求。任何事情都能引起暴动,也许是争取自由的欲望,争取言论的、宗教信仰的或其他生活方式的自由。这种欲望使人向海外移民,或建立新的宗教体系。这一切种种,表面互异,其实都可归于某种——模式。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它还可能像传染病一样,病菌可能传遍全国,越过高山与海洋而传遍世界。虽然看不见,可是如果细心观察,便可知道它正在活动。这些传染病应有其原始的病因,事情也有它发生的原因。再进一步还有人的因素,一个人、十个人、数百个人,可以把一个原因付诸行动。我们不能被这过程的最后一个人与结果蒙骗,我们要追查出最原始的那一个人。
    “这个人也许有足够的宗教热诚,或追求自由的欲望,但这些表现之后,还有意念、幻想与理想。所以先知乔尔曾说:‘你们老年人将梦到理想,而你们年轻人将见到幻想。’
    “幻想与理想哪一个比较有力呢?理想至少不是毁灭性的,而幻想为你打开一个新的世界,也可能埋伏下毁灭现有世界的基因——”
    薛里特突然对爱德蒙爵爷说:“上次您告诉我的那个在柏林大使馆的女人有没有关联?”
    “噢,哪个?嗯,我当时很感兴趣,也可以作为我的观点的注脚。有一位我们派在德国的外交工作人员的妻子,是一个很聪明而且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士,这个事情大约发生在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前夕。这位女士很好奇为什么人们都像疯了一样的着迷于希特勒,就去听他的演说,回来时,她说:‘那真是不可思议。要不是我亲自去了,我绝对不会相信,德文我懂得不多,可是现场那个气氛,我就很自然的被带着走了。他的思想实在太棒了,让你觉得事情就是非这样办不可,也只有跟随他才有缔造新世界的希望。噢,我实在解释不来,我要想办法把我记得的都写下来,然后给你看,你就会了解的。’
    “我说,这真是一个好主意。第二天,她又来找我,她说:‘不知道你会不会相信我的话,我想把听到的写下来,想寻出真正的意义。可是我这才惊讶地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值得写的。我也寻不出为什么在当时使我那样兴奋与大受刺激的原因。我写了几句话,是他说的,可是一点意义都没有了。我实在不懂。’
    “这就显示了一个人们虽不曾觉察,但事实上一定存在的危险:这世界上是有某些人,具有煽动的能力,可驱使别人看到某种不真实的幻想。他们并不一定用言语,也不一定是宣扬他的理想与信念,而是用另外的某一种东西。也许是他们个人的磁性能力,或是用声音的频率,甚或只是用身体的肌肉发散出来的一种磁波。这我不敢确定,目前也不知道,可是这种东西一定是存在的。
    “这种人具有某些‘力量’。一个伟大的传教士可以使在场的几万人如痴如狂,声泪俱下,他具有这种力量。而一个驱使人去作坏事的魔王,也可能有这种力量。信仰可以激发某些行动,为创造一个新天地,人们可以付出劳力、武力,甚而是生命。”
    他意味深长而低沉地说:“南非的政治家史沫资将军说:‘领导能力除了创造性以外,也可能是具有毁灭性的。’正如中国古语所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史德福-纳宇深为所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阿加莎·克里斯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