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通只好在蒲团上蹲坐下来,心中想著方才广慧和尚所说过的话。
从前爷爷曾在这里住了三个多月,自然也只有一个蒲团了。
为什么爷爷要在这里住三个月呢?难道本门历代祖师都要在这里住这么久吗?自己离开的时候,爷爷说过,自己是叩谒祖师,并恭聆祖师遗训来的,祖师的遗训只有四个“数”字,这又是何意思呢?他心头思潮起伏,愈想愈觉自己此来,必然有著极重要隐秘,只是爷爷不肯明白的说,这里的慈云老谭师也不肯和自己明说,大家都像打著哑谜似的。
夜色渐深,栖霞寺古刹已是一片静寂。罗通独居斗室,也渐有倦意,但室中只有一个蒲团,无法赌著睡觉,只好盘膝坐定,默默的调息运功。
这是爷爷教他的太极门的基本内功,每天半夜子时都得坐著练功,他已练了十多年,所以就算没有床可睡,他也不以为苦。
许久……许久………………时间已在不自觉中消逝………………突然听到一缕极细的声音,在耳边响起:“祖师遗训,你可曾领悟了吗?”
罗通霍然惊觉,急忙睁开双眼,只见禅房寂寂,那有半点人影,但话声明明就在耳边,自己听得极为清楚,这会是谁?他这一睁开双目,这才发现对面壁上,也镌著祖师手书的“皈依三宝,玄门太极”八个字。
他自幼跟随爷爷练习内功,虽然那时年纪还小,但十多年来,已练得身轻气凝,目能夜同,故而虽在黑夜,对面壁上的字迹,仍可看得十分清楚,当下不由暗道:“祖师这两句话,何以要镌在此室的壁上呢?”他凝足目力,一瞬不瞬地望著这八个字,却看不出有丝毫异处。
渐渐的………………他又朦胧欲睡了。
只听耳边又响起一缕极细的声音,说道:“你应该仔细研读祖师遗训四个数字,如果再想不通,明日一早不妨上千佛岩去看看!”这话声明明就在耳边,但前门既无人影,其余三面又均是墙壁,那么这话声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尤其说到祖师遗训下面“四个数字”四字,声音就特别沉重有力,仿-是有意特别提醒自己似的。
明日一早,不妨上千佛岩去看看?难道这四个数字和千佛岩有什么关连不成?
“这人会是谁呢?他和我说这些话,究竟在指示我什么呢?”这一连串的问题,搞得罗通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个所以然来。
一宵易过,天色尚未大亮,钟声又“当”“当”不绝的响了起来。
罗通随著闻钟而起,匆匆梳洗过后,吃过早餐,全寺僧侣正在忙著早课之际,他就一个人往后寺而来。这时晨曦初升,早露犹浓。
他穿行怪石,登上紫举阁,举目望去,千佛岩佛像罗列,形态不一,经晨曦一照,或坐或立的佛像,看来愈觉生动不已。
昨晚那细声曾说,祖师遗训四个“数”字,如果想不通,就要我上千佛岩来看看,四个数字。四个数字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对了,爷爷说过,自己成就,全在此行,慈云老禅师昨日说完祖师遗训之后,也曾说过,要自己务必切记在心,用心揣摩,自己有多少成就,那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之言,若非祖师这四个数字所应藏的玄机,只能由自己去领悟!
由此看来,莫非祖师这四个“数”字所隐藏的,会是一种太极门的武功?他这一想,顿觉心情开朗了许多。
于是他微微一笑,又想道:“这就对了,爷爷六十年前曾在寺中住了三个月,那一定是练功,否则怎会待这么久?尤其那间客房,只放了一个蒲团,不就是在暗示,人一进房门,就是为了练功来的吗?昨晚那声音要我上千佛口来看看,那么这些佛像,必定和太极门的某种神功有关了。”
罗通本是极顶聪明之人,他这仔细一想,虽然让他想出了道理,但再一仔细看这些佛像,却又看不出丝毫头绪来。
他既是奉了爷爷之命,此行关系他一生的成就,自然不能轻易放过,愈是看不出头绪,愈要看个仔细。
心里更是愈发不住的揣摩。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