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心中打着如意算盘。
王绝之武功高绝,必能为父亲所用,自己若能将他拉拢,不啻为父亲添了一员虎将,顺带之事,行行何妨。
王绝之冷笑道:“十奶奶不病,我哪里会回!九叔是做大事的人,我去了你家,只怕耍不来!”
王绝之这句做大事的,只把个王安惊出一身冷汗,笑容僵在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显得极为尴尬。
王绝之心道:“看来,王敦果真是心存不轨,看这模样,只怕是立时便要起兵了,不知那-佩能不能起点作用,反正是家传宝物,无论福祸,好歹都算去做了。”
在王敦眼里如此宝贵之物,可王绝之却丝毫不放在心上,他所担心的只是能不能免去百姓之灾,这年头,百姓的苦难委实太多了点。
王安却一颗心上下乱蹦,心中道:“倒要离这狂人远点,他口无遮拦,天不怕,地不怕,又喜胡言乱语,莫要让他坏了我爹的大事!”
“陶侃将军到!”忽听司仪高声叫道。
王绝之心中奇道:“这陶侃不是在襄阳么?他军事在身,怎的回到建康?”
王导听闻陶侃前来,心中一阵狂喜,暗叫道:“这十奶奶病的适时,死的适时,倒让我有了许多机会,九弟呀九弟,今番连老天也帮我,你只怕是斗我不过了。”
王安心中也很奇怪,瞪着双眼,朝门口望去,陶侃明明被我爹调至襄阳,怎的现在自个儿擅自跑了回来!
只见门前一阵风似的走进一个大汉来,大汉络腮胡子,头裹乌巾,腰扎宽带,身高足有九尺,状极威武。正是那抗胡名将,荆州刺史陶侃。
王导忙上前迎住陶侃,双手执着陶侃之手道:“大将军军务倥偬,远道而来,实在是太辛苦了。”
陶侃扫视了众宾客一眼,似乎有话不便出口,沉默半晌方道:“十奶奶对我有恩,她老人家归天,我怎能不来,只是来得晚了,实在失礼!”
原来,陶侃少年时,曾在王浑手下任职,后因与人斗气,不合将人杀死,按律当到斩首,十奶奶因闻陶侃乃至孝之人,便求情于王浑,将陶侃免去死刑改为充军。后来战乱纷起,陶侃勇猛善战,一路擢升上来,直至刺史之职。是以陶侃对十奶奶始终心存感激。
王绝之三年前与祖逖淮泗偶会,便是由于去访陶侃之故,王绝之对陶侃自幼便敬佩有加,又因十奶奶之故,是以两人交情也还不错。
陶侃见到王绝之,不由一愣,道:“王公子终于回来了么?”
王绝之摇摇头道:“我只是来看看十奶奶,并不准备长住!”
陶侃忽的道:“你做了很对不起汉人的事!”
王绝之道:“你是指我为天水送粮么?”
陶侃道:“正是!你奸忠不辨,胡汉不分,送粮至天水,全然不管王土分崩离析,河山为人占去!”
王绝之江湖名声极大,又是出了名的狂人,众人猜想,王绝之在陶侃的辱喝下,定然恼羞成怒,与之打将起来。
谁知,王绝之听了陶侃指责,却如无事一般,这倒令众人大失所望。
王绝之道:“陶将军与胡人恶战数十年,心中自然恨极胡人,是以将军指责我却也责得有道理,只是我行事,往往自己也弄不清对错,若是觉得自己该做,便非去做不可!倒没有注意那些大道理!”
陶侃一愣,他也是直率性子,听王绝之这般说法倒也无话可驳。一些大事,本就难辨对错是非,而这王绝之本就是不管谁对谁错,只要我愿意,我觉得该,我便去做的颠狂性子。
陶侃没了道理,声音自然小了下来,只是嘟嚷道:“祖逖、刘琨被石勒那厮各砍去一臂,我很难受,是以总想骂你几句!”
王绝之淡然道:“军中之人,马革裹尸方是幸事,祖将军于石勒惺惺相借,那一战祖将军虽然败于石勒之手,但却是公平一战,即便是祖将军自己,心中也只是遗憾,绝不会心中有恨!”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