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非是常服灵药珍果提气增功,或是有高功之人凭功力洗经伐髓,或是灌顶输功,方能平步青云的将功力骤增以缩减修练的时日。
如果能将“天地心法”习至十成时,那时之真气内功少说已达四十年之功力了。
修练内功是无止静的,当内力真气增强至某个境界时,必会遭遇到不可避免的一个瓶颈,那便是习武之人至为欲达之境的贯通“任督两脉”,也就是“天地双桥”。
何谓“天地双桥”呢?为何要贯通“天地双桥任督两脉”呢?其实每人体内前胸的“任脉”及後背的“督脉”,原本便是贯通而非封闭的,否则初习内功者要如何循行“任督两脉”?“任督两脉”相通气机循行无阻,一般常人皆毫无所觉也无碍日常耗费气力的工作,而且也无碍初习内功者薄弱的真气循行。
但是深习内功者将真气修练得盛旺充斥“任督两脉”时,便会遇到一种真气滞碍难通之感,而使得真气再难顺畅循行,功力也再难增进。
为何会如此呢?原来在“任脉”最顶之“承浆穴”与“督脉”下行至口内的“龈交穴”(有人称之银交穴),此两穴衔接之处谓之“天桥”。
而「任脉」底端之「会阴穴」(有人称之阴交穴),与「督脉」底端之「长强大」衔接之处谓之「地桥」。
而「天地双桥」乃是「任督两脉」最狭窄之处,有如两条水管衔接处而使得细窄,当水流(真气)稀少时自是无碍流通而能顺畅。
可是当水流暴增(真气旺盛)之时,立使水管最细之处产生充涨滞窒,当然是极不顺畅了。
因此只要疏通狭窄之处便可使之顺畅流通,这就是人体“任督两脉天地双桥”
需要贯通之道理了,相信如此解释读者应可明了了。
修练内功者只要能贯通“任督两脉天地双桥”时,必可使真气循行迅疾而不间断,也就有所谓不虑匮乏之说,能修练至此时,其内功真气必然已达甲子功力之上了。
功力及此时,已能将真气逼出体外而形成一片雾蒙蒙有如蒸气般的气墙,这股气墙如能练至以虚化实而无隙,并可抗拒外力攻击身躯血肉,这便是熟知的“护体真气”。
当“天地心法”精练至此境界时,已然在江湖武林中列入顶尖高手之位了,但是内功一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因为在高手相搏时,胜负之间便在那一霎那,功力稍弱必定身形招式较缓而令人可击,功力稍弱护体真气必较薄弱,而且也较稀松不密,易於遭功高之人的真气从芥子之隙中透刺而人伤及肌骨。
“丑魂”梅雨生往昔乃是位列顶尖高手之上的高功之人,自是晓悟此中道理,因此为增进“护体真气”之密实,以及疏通旺盛的真气,而能使真气循行空闲增大。
於是在最後一阶段的“飞鸿神功”中,便是将人体中另有的十二条奇经异脉,分成六阶的逐一贯通,如此便能使真气在体内四通八达,循行更迅真气更强。
当真气经四通八达的经脉透肤而出後,必使“护体真气”更形密实的难遭外力透入,而成为高绝的“护体神功”。
内功一道虽不易大成,但只要动习修练自是能逐年增强,但最重要的最根基扎稳方易增进。
因此夫妻十五人轮番教导已可修练内功的小儿女,细心的教导趺坐行功要领,并详述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之静心凝气要义,以达忘我之境。
至於外功武技方面,初时也只是教导扎根的步、腿、腰以及拳、掌、指、爪等的踏实外功,并详述耳听目到,心到气提,手脚相随一丝相连的要义,要练到目望耳听,心到气到手脚也到的迅疾灵敏反应。
此外尚要依身形步伐习练蹲、弓、盘等步伐,以及纵、扑、窜、跃、闪、移、挪、掠等身法。
还要习练腰腿之功的板腰(如铁板桥)、压腰、站桩、蹬腿、踩腿等硬功夫。
而掌上扎根功夫则有擒、挈、抓、指、拍、震、翻、劈、切、棚、攫、按、挤、肘、拳等外功。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