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时分,在寺外居住的一位老人突然发现:那整整着了四十多天的山寺大火,竟被昨夜那场豪雨彻底浇灭了!
幽静的嵩山山岙间,萦徊缭绕着浓浓郁郁炊烟般的雾缕山岚……
杜氏后人很多。近闻有飘落于海外的游子归里探亲,考察寻根。在考证先祖英迹时,意外在杜作梅先生墓前的土层里,发掘了一座本世纪初山城众绅和百姓及先祖的学生共同为他立下的一块墓碑,现全文录下:
杜公雪如墓志铭并序
公讳作梅,雪如其字也,世居登邑西关。父鸿达公,年逾古稀体犹健,重农尤嗜读。以家贫,令长子作栋力田糊口。公居次,始就什聪明,特近师器重之。后入嵩阳高小校,毕业入河南省立工校。期满旋里,倡办本邑之乙种工业学校和本邑实业。继为劝学所长、教育会长,筹定专款创立振坤女校。又恐贫寒之弟求学困难,遂与同志组织育英学社。筹集基金息助留学,以期扩大教育,普及学识,增长本邑之文化。
公素性豁达,才负不羁乡里,有急无不竭力周恤。生于光绪十一年六月初八日,卒于民国十七年五月十一日。妻崔氏□□□□珍,□□□□房谋杜断。
公兼其长,有质疑者辨之,无不中肯□爰,为之铭曰:
嵩山之阳,笃生伟大。出类拔萃,轶众超群。绍述前烈,启迪后昆。急公好义,敦睦乡邻。胡无不□,遁陨其身。呜呼痛哉,叹哲人之方亡,每泣下而沾襟。
(碑联:)高风亮节仰止嵩岳
祖德宗功泽被后世
中华民国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
作者祖居山城登封,先祖与少林寺的关系甚为密切。高祖杜作栋、杜作梅先生,生前与少林寺云松恒林大和尚及“金罗汉”释妙兴住持等众僧情谊深厚、交往笃好。作者所悉民初少林寺之传说,多系众多长辈口头传述所得。
在本书长达五年之久的创作过程中,作者多次回归故里,深入采风,搜集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此间,曾得到登封市宗教局、嵩山少林寺二十九代方丈释永信、初祖庵住持释永梅师父、少室山三皇寺住持释永月、释永莲师父和少林寺武僧释德建、释行博等人的协助并省、市作家协会和漯河市委宣传部、漯河内陆特区报、郾城县委、县委宣传部、郾城县文化局、郾城县文化馆、图书馆和郾城广电局我的领导和同事的鼎力支持;本书是作者的长篇处女作,在扶植本书出版的过程中,责任编辑王国钦老师对本书的修改花了很大的心血。可以说,没有这么多人对我的关注和支持,根本就不可能有《嵩岳孤烟》的今天。
在此,谨对所有曾经支持我、关注我、帮助我的领导、老师和朋友表示衷心地感谢和深情地祝福!
另,本书作者殷切企望与各位亲爱的读者就嵩岳文化现象进行切磋交流——那是我们共同的根。
芦雅萍2000年4月6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