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明智“唔”了一声:“阿公,那我三、四天后才走吧。”从内心来说,墨明智十分不愿意离开他心目中的“阿公”。四个月的相处日子里,墨明智感到阿公对自己像亲人似的关怀,既随和又亲善,但教起自己来,又是那么的严厉。墨明智从懂事以来,除了自己的亲爷爷,从来没有人像长辈似的关心、爱护过自己。九幽峰上的刘爷爷,也没这么关心自己,他对自己可以说不闻不理,平常冷冷冰冰的,任由自己一个人玩和生活。只有在刘爷爷临死前几天,才对自已显出关心。而这位阿公就不同了,一开始和自己接触,就百般的关心自己,教自己读书识字,更教会了自己如何运气,使自己今后不会失手伤人。在他心目里,已视阿公为自己最可亲的亲人了。他十分不愿立即离开阿公。但他心地纯厚,更不愿为了自己而给别人添麻烦,便只好忍痛离开阿公,不想再去妨碍阿公游玩名山大川的兴趣。
子宁也不想离开墨明智,但为了让这个浑小子去经经风雨,见见世面,在江湖上磨练和成长,只好放他一个人在江湖上走动了。因为在温室和花盆中,永远也培养不出千里马和万年松来。要想使墨明智成才,只有在江湖上磨练才行。
三、四天来,子宁不但给墨明智讲了很多有关武林中的奇人怪事和江湖上的种种险恶,更教墨明智如何处事做人。在分手时,子宁又语重心长地对墨明智说:“明儿,我有两句话,你可要认真记在心中。”
“阿公,你说吧,明儿会记在心里的。”
“明儿,这两句话就是:别以小善而不为,别以小恶而为之。”
“阿公,我记住了。阿公,以后明儿要找你,去哪里找你好呢?”
“明儿,你不用来找我,我自然会去找你的。”
“阿公,你以后会知道我在哪里的?”
子宁一笑:“你不是去四川成都吗?而且你还要去峨嵋山的,我去四川一打听,不是知道了么?”
墨明智一想也是,但心里暗睹纳闷:怎么阿公不想我去找他的?大概是他终年在外,极少在家里,怕我碰钉子,心里感到失望,所以不想我去找他了。墨明智怎么也想不到,这位关心他爱护他的阿公,会悄悄地跟踪他,在暗暗地保护他呢!
墨明智拜别了子宁,怏怏地往长沙而去。第二天中午,他便风尘仆仆地出现在长沙西边的岳麓山下了。这时已是九月天气,正是秋高气爽,万里睛空,没半片浮云。岳麓山一带枫树极多,一入深秋,枫叶殷红似火,在丽日的照耀下,瑰丽异常。尽管墨明智并非文人骚客,但当他看到满山仿佛被一片红云拥抱着的奇丽景色,也不由心醉神迷了。山麓之下,一座玲珑别致的小亭隐现在枫林中,远远望去,恍如仙境一般。墨明智一时高兴起来,打算到小亭里休息片刻,好好观赏这殷红似火的枫林秋景。可是他刚一走入小亭里,不由吓了一跳。只见小亭里卧若一位鹑衣百结、骨瘦如柴、白发如银的老叫化。起初,他还以为是没影子莫长老,细看之下,这老叫化比莫长老老得多了,也瘦得多了,卧在亭子里一动也不动,也听不到他的气息,好像是具僵尸似的。墨明智怔了半晌。他打心里来说,除了莫长老,几乎对叫化没有什么好感。想想,先是丐帮的银笛子与其他高手联手围攻过他,继而是一阵风的暗算,见到叫化子,心里仍有余悸,害怕又碰上了丐帮中的人.可是见这老叫化卧在亭子里一动也不动,没有半点气息。墨明智暗想:看来这个老叫化已经死了,大概是饿死在这里的,不会是丐帮中的人吧。墨明智又不由起了一阵怜悯之心,脱下自己身上的衣服,盖在老叫化身上,然后向四周打量,打算找个地方将这老叫化埋了,以免他暴尸荒野。最后,墨明智看中了亭子下面的一块草地,对尸体一揖说:“老人家,我现在找了个地方将你埋葬,希望你好好安息在九泉之下,请别怪我草率。”说完,正想弯腰抱起老叫化。突然之间,老叫化一只僵硬如柴的手,扣住了墨明智手腕上的命脉,人也坐了起来。
墨明智大吃一惊:“你,你,你没,没,没有死吗?”
任何武林高手,只要手腕命脉合人扣住,哪怕武功再好,也会动弹不得,只能乖乖地听人摆布。可墨明智一身真气奇厚得与人不同,何况又是突然受袭,墨明智在惊愕中,体内真气就不由自主产生了极为浑的劲力,在惊愕中,也一下将老叫化的手震开了,震得者叫化手臂隐隐发痛。本来墨明智拜别子宁时,子宁曾经叮嘱他千万别在别人面前暴露自己的武功,但墨明智在情急中,还是不由自主地暴露了这一上乘的武功。老叫化先是一怔,跟着又是哈哈大笑,说:“九幽小怪,老夫几乎走了眼,让你骗过了。这么一试,便将你试了出来。想不到你内功竟然练到如此奇境,叫别人看不出来。”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戊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