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看看天色,不早啦!”
聂十八一看,果然是红日西斜,群山万木殷红一片,整个天地,就像在一幅图画中,一条小小急流的山溪水,像一条闪闪的小金龙似的,在群山中转动。真是练功不知时辰过,没想到一转眼,便是临近黄昏的时候了。
聂十八休息了一会,便跳起来。鬼妪问:“孩子,你干什么?”
“鬼姨,我要重新练一遍那下二招式。”
“你休息够了?”
“够了!”其实聂十八在休息,脑子可没有休息,他将这十二招式的身法、步法,一一在他脑海中反复的重温了两遍,所以他这一次在山坡抖展出来,几乎是一气呵成,一招接一招,没中断过,比第一次的抖出,快得多了,虽然不及鬼妪的轻灵、快捷,但也见身影纵横来往,其快如飞。
鬼妪看得又不禁暗赞:这孩子学武功,真有一股韧劲和钻劲,比自己初学武功强多了,不似自己那么心散。便说:“孩子,你使得不错,可以说你是完全记住这十二招式了,现在我们回去吧,明天,你再抖一遍,要是全无错漏,就可以了。”
“鬼姨,明天我能不能用这门功夫埔捉山鹿?”
鬼妪一笑:“孩子,讲到捉鹿,你才学到一半功夫。”
聂十八愕然:“一半!?另一半要练成其他招式才行?”
“不是,你学会这十二招式,只能是追到鹿,令鹿不能逃走而已;要捉到鹿,还得学另一门的功夫才行。”
“另一门是什么功夫的?”
“摘梅手法。”
“摘梅手法!?”
“是!孩子,这是一门极为上乘的白手夺刃武功,学成了,别说捉鹿,就是与你交锋的对手,也可以将他手中的兵器夺了过来。你记不记得,你与雨儿交锋时,他是怎么将你手中的竹刀夺了过去?”
聂十八惊斑:“那就是摘梅手法?”
“不错,他抖出的就是这门功夫,我刚才一下将鹿提了起来,用的也是摘梅手法,迅速捏住鹿后腿的一处经脉,令它不能动,所以轻而易举将它活捉了。所以你要捉鹿,还得学会这门手法才行。”
“鬼姨,那我几时学这门手法?”
“别急,明天,你若能将这十二招身法、步法抖展全无差错,我就教你这门手法了!”
聂十八大喜:“鬼姨!我多谢你了!”
“看你这孩子,怎么还跟我这么客气的。”
“鬼姨时我这么好,我怎不多谢?”
鬼妪笑着:“好啦!孩子,你将这头鹿扛上,我们该赶回去了。”
“是!”聂十八将不能动的鹿扛在肩上,高兴地跟鬼妪转回幽谷大院。
第二天,鬼妪特意到厨房带上了一些馒头,便和聂十八越过竹迷宫,来到了昨天捕鹿的地方。这时,正是旭日东升,朝霞满天,山坡上的野草尖上,都挂着一颗颗似珍珠般的碍珠,在朝阳的斜照下,闪闪发亮,仿佛整个山坡,撒满了无数的明珠一样。而峰下却是云涌雾滚,一个个山峰,更像云海中的一座座孤岛,这真是高峰上少见的奇景。显然,他们所住的地方,是在云雾之上,世人看来,他们简直是天上的神仙。峰下是霏霏细雨,而峰上,却是万里晴空,美不可言。
鬼妪问:“孩子,昨天所学的十二招身法步法,你没有忘记吗?”
“鬼姨,我怎么忘记的?”
“好!你再抖一遍让我看。”
“是。”聂十八凝神运气,一下将十二招式,如行云流水般施展出来,又比昨天快得多了!鬼妪看得暗喜,问:“孩子,看来昨夜里,你又练过多遍了,对不对?”
聂十八不大好意思的说:“是!我怕丢了,所以昨夜我练完内功之后,又重练两遍,半夜里起来,又练了两遍,鬼姨!你不会怪我吧?”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戊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