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风云录(252)

2025-10-09 评论


    近宗远祖,英灵如在实凭依。”

    王人英虽然读书不多,但和舒仲却也学了不少,他看完一联一匾之后,想这是我们的家祠,为什么姓朱不姓王?奉祀二字用在匾上,更似不合。此地隐居能人甚多,怎么这等主要所在,会有这等欠通的匾额?联语虽还不差,但如将下联的近宗远祖改为左昭右穆,岂不贴切多了。

    就当他思忖之际,忽见两旁门内,各走出两个英武少年。走到那大可双人合抱的明柱前,先各打一手势,紧跟着两手扶住,双足点地往上一蹲,壁虎一般,顺着那两边廊柱,嗤嗤嗤连声往上爬去。眨眼到顶,一脚夹柱,另一脚在柱上一点,前脚便自松开,同时双手向前一搭,立似灵猿戏枝般,飞向了大匾两侧、横柱之上,一同伸手,各托住匾的一头,往上微微一起,往外一翻。那块厚约半尺,长达四丈的金丝楠木巨匾立即翻转,由里变外,将原有八字隐向后面,现出“日月堂”三个径丈的金地红字。二人随即飘然纵落。

    何笔忍不住问道:“老爹,刚才这两位是家父的弟子吗?”

    肖隐笑道:“山中有不少侍者,俱是随来的各家亲友,来此同隐的子侄辈,论起来也还知道上进,无如资质不够,平日只随各人父兄,学些文武功夫,虽是当年先皇手下的自家人,还不能身与弟子之列。”

    王人英笑道:“我看他们的功夫还不错吗?”

    肖隐道:“他们各有一门专长,俱却限于天赋不能达到上乘的造诣,你只看他们的身法,便觉奇了,其实不算什么?”

    王人英点了点头,没有说话。肖隐又道:“我见你很留心那一匾一联,可看出上面的用意吗?”

    王人英人本聪明,略一忖思,不禁有些省悟。忙道:“我先前以为借祠堂来作山堂,尚还无妨。祠匾似乎字多了,没想到匾是正反两面。在开山大典以前,忽然翻转,日月合壁,乃是前朝国号,以情理推测,那祠匾好似一个掩饰,只不知为何多了两个不相干的字。还有下联首句如用左昭右穆,似乎较为工整,除了现成的不同,却用近宗远租,不知内中有无别的用意?”

    肖隐笑道:“你可知这日月堂内,供的是什么祖宗神位?现在老山主尚未升座,此地是本山唯一禁地,平日除有八名侍者轮值打扫外,山中的人,也很少来此。当中那神龛太深看不真切,你可往左侧第九面窗棂,往里面看上一眼,就知道了。”王人英闻言,顿触灵机,忙笑道:“照此说来,这堂不是我家宗祠,乃是我朝的宗祖。那联文和奉祀,是另一个讲法了,下联的近家远祖也有深意了,可对?”

    肖隐笑道:“少山主这几年在江湖上历练,受惠不少。”

    王人英笑道:“当真是受惠不少。”

    两人正在谈笑之间,老山主升座,中门大开,又请人入座,接下去就是召唤王人英拜祖。

    王人英由其兄王人武引道入门一看,堂中地势甚是宏敞宽大,当中紧靠神龛广幔,设有一个两丈方圆的小殿台。殿台前面是御帐低垂,帐前有一排座位,上坐是一个老者,看去年约五十上下,生得貌相清奇,嘴下稀落落的胡须,并不甚长,额下却生就两道又长又细的寿眉,一双细而有神的眼睛,穿着一身山人装束,神态甚是闲静。以下一排坐着六位老者,有的身材伟岸,生相怪异;有的鹤发童颜,体态丰腴,目光炯炯,隐具威严不可逼观;有的面貌清奇,道骨仙风,英标独秀;有的又是秃头凸颅,活似画中飞仙剑侠,傲气英威自然流露。

    只末坐一老,头秃齿豁,须眉白而极稀,看去年纪似乎较众人为高,身也瘦弱,仿佛是个年已衰老的文士,不象是位英侠前辈。这六个人,次第入座,面向着门。下余六座,略为偏斜,右首第一第二两座,坐的是一老者及乾坤手肖隐,第三是个神情儒雅的俊秀书生。第四是位身着前朝文士衣冠的中年瘦子,五六两座,坐的又是须发如银的老者,一胖一瘦,都是精神矍铄,顾盼有威,与众不同。

    在他们身后站着二十多位侠士,俱都恭恭敬敬,垂手侍立。再后面又是十二名手持金盾长戈的武装侍者,侍立两旁,气势甚是庄严威武。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鬼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