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不知不觉小学生都已经长大了,小人书已经不能再满足我们,我们崇拜的偶像就从赵宏本转移到郑证因、朱贞木、白羽、王度庐和还珠楼主,在当时的武侠小说作者中,最受一般人喜爱的大概就是这五位。然后就是金庸。
金庸小说结构精密,文字简练,从「红楼梦」的文字和西洋文学中溶化蜕变成另外一种新的型式,新的风格。如果我手边有十八本金庸的小说,只看了十七本半我是绝对睡不着觉的。于是我也开始写了。引起我写武侠小说最原始的动机并没有甚么冠冕堂皇的理由,而是为了赚钱吃饭。
那时我才十八、九岁,写的第一本小说叫「苍穹神剑」。那是本破书,内容支离破碎,写得残缺不全,因为那时候我并没有把这件事当做一件正事。
如果连写作的人自己都不重视自己的作品,还有谁会重视它?
写了十年之后,我才渐渐开始对武侠小说有了一些新的观念、新的认识,因为直到那时候,我才能接触到它内涵的精神。一种「有所必为」的男子汉精袖,一种永不屈服的意志和斗志,一种百折不回的决心。
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战斗精神。
这些精神只有让人振作向上,让人奋发图强,绝不会让人颓废消沉,让人看了之后想去自杀。
于是我也开始变了,开始正视我写的这一类小说的型态,也希望别人对它有正确的看法。
武侠小说也是小说的一种,它能够存在至今,当然有它存在的价值。
最近几年来,海外的学者已经渐渐开始承认它的存在,渐渐开始对它的文字结构思想和其中那种人性的冲突,有了一种比较公正客观的批评。
近两年来,台湾的读者对它的看法也渐渐改变了,这当然是武侠小说作者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可是武侠小说之遭人非议,也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其中有些太荒谬的情节,太陈旧老套的故事,太神化的人物,太散漫的结构,太轻率的文笔,都是我们应该改进之处。
要让武侠小说得到它应有的地位,还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从「苍穹神剑」到「离别钩」,已经经过了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一个十八、九岁的少年,已经从多次痛苦的经验中得到宝贵的教训。
可是现在想起来这些都是值得的,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因为我们已经在苦难中成长。
一个人只要能活着,就是件愉快的事,何况还在继续不断的成长。
所以我们得到的每一次教训,都同样值得我们珍惜。都可以使人奋发振作,自强不息。
一个人如果能时常这样去想,他的心里怎么会有让他伤心失望、痛苦悔恨的回忆?
六七、六、廿一夜
"我知道是钩是种武器,在十八般兵器中名列第七,离别钩呢?""离别钩也是种武器,也是钩。"
"既然是钩,为什么要叫做离别?"
"因为这柄钩,无论钩住什么都会造成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手,人的手就要和腕离别;如果它钩住你的脚,你的脚就要和腿离别。""如果它钩住我的咽喉,我就和这个世界离别了?""是的。"
"你为什么要用如此残酷的武器?"
"因为我不愿被人强迫与我所爱的人离别。"
"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你真的明白?"
"你用离别钩,只不过为了要相聚。"
"是的。"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巳。
(一)
"此间无他物唯有美酒盈樽,名驹千骑,君若有暇,尽兴乎来。"这是关东落日马场的一总管裘行健代表金大老板发出的请贴,为的是落日马场第一次在关内举办的春郊试骑卖马盛会,地点在洛阳巨富"花开富贵"花四爷的避暑山庄,日期是三月月圆时。
这样的请帖一共只发出十几张,值得裘总管邀请的对象并不多。
被邀请的当然都是江湖大豪、一方雄杰。不爱名马非英雄,来的都是英雄,都骑过落日马场的名驹。
——只要是有日落处,就有落日马场的健马在奔驰。
这是马场主人金大老板的豪语,也是事实。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古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