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天下百姓共泽浩恩,朝野吏士无不欢欣赞誉。
因天中大皇后陈月仪、天右大皇后元乐尚、天左大皇后尉迟炽繁虽蒙上幸,却并无子女之故,诏敕三位皇后离开宫掖,出俗为尼。
在诸多新政诏敕施行的同时,杨坚与相府属僚聚议天下局势走向时,众人俱感担心的是:先帝生前诏离京城的诸位叔王,以及相州总管尉迟迥等,很可能会因不服归属而生动变。
正当众人疑虑担忧之际,杨坚的同宗、计部大夫杨士希突然从尉迟迥戍地相州单人独马连夜逃奔京师!
杨士希带回的消息,证实了众人的预感——
原来,计部大夫、太学博士杨士希奉宣帝之旨,巡视并抚慰地方州郡。出巡月余,当车辂行至相州的第三天,便惊悉陛下崩驾的噩耗!并同时得知眼下由杨太后之父杨坚总辅军国的实情。
在相州为宣帝所设的灵堂中,杨士希和尉迟迥等丧服丧绩一同遥祭奠拜。灵堂之上,杨士希察觉尉迟迥哭而不哀,目光犹疑,心思重重时,满腹经纶的杨士希当即料定:尉迟迥必生反心!
离开灵堂后,杨士希兀自思量:自己若不速离此地,必会受制于尉迟迥,被挟此地而受他牵连。
于是,当晚夜半时分,杨士希悄悄躲开众人,从小路逃离了相州城。
天亮时分,尉迟迥发觉杨士希已不见踪影,急忙派人去追,因杨士希相去甚远,哪里还有什么人影?此时的尉迟迥心下已经揣测到:精明过人的杨士希恐怕已经察觉到了什么!
杨士希带回的消息,更令众人担忧了。
眼下,五王俱在四外,他们之中,一旦与位高望重的镇藩大臣尉迟迥串通一气,再加上尉迟迥族中子弟又分别统领青州、益州等十五州兵家胜地,一旦生变,顷刻之间便成大害!
杨坚听从左右之计:即刻命左右拟两道诏书,一道诏敕宗室诸王回京商议先帝入葬之事;二道诏敕尉迟迥回朝担任辅国要职,同时诏敕韦孝宽代蜀公尉迟迥,任相州总管并领诸州军事。
左右正在草拟诏敕之际,伽罗正好把滋补的八珍汤送到相府。杨坚喝汤的当儿,内史已将两份诏书草拟完毕,送来请杨坚审阅。
伽罗拿起诏书,迅速浏览了一遍,沉吟了一会儿,转脸问正在喝汤的杨坚:“夫君,这两份诏书,是准备一齐发出吗?”
杨坚点了点头:“事不宜迟,要八百里加急连夜送抵。”
伽罗沉吟道:“夫君,我怎么觉得,两份诏书同时送抵,似有不妥啊?”
杨坚放下了汤碗:“哦,却是何故?”
伽罗望着诏书:“我觉得,眼下,不如先诏诸王先回到京城,明后天再下诏,召相州和青州总管尉迟父子回京的好。诸王手中虽无兵马,却属宗室,又为幼主爷祖之辈。尉迟父子虽有兵权,却非宗亲。如果两道诏敕同时发出的话,如齐州济南郡,眼下正是陈王的藩镇属国,距离青州只有几百里。快马加鞭几个时辰便可赶到,两下同时接到诏书,一旦狼狈串通,尉迟迥必然如虎添翼……”
伽罗的话未落音,杨坚便大惊失色:“啊!亏得夫人提醒及时!”
一面即刻吩咐下去:暂且按下发往相州、青州尉迟父子的诏书。八百里加急连夜发往诸王属国,诏敕诸王即刻回京,商议先帝葬仪并军国诸事!
就在看到诏书的那一刻,伽罗分明已预感到:此诏一发,虽说尉迟迥不及与皇亲宗室勾通。然而,恐怕仍旧还会有什么事情发生……
她只没有料到,这件事,竟是天塌地陷般的动变——
相州总管尉迟迥获悉宣帝骤然驾崩的消息,又获悉军国朝柄已被皇太后之父杨坚篡揽后,当即便愤然不平——论亲缘,杨坚不过是先帝五位皇后之一的杨丽华之父,而自己母亲为大周大长公主,太祖乃自己的舅父,自己又是先帝的舅父;论出身,杨坚本系一介汉人,而他尉迟迥却是三代附马世家的皇亲,两世垂朱拖紫的武勋;论对大周的功勋,他杨坚才出道几天?当年太祖掌政之时,便以德以功,赐予自己衮冕之服了!那时的杨坚,还是一介黄口小儿而已!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芦雅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