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快意恩仇录(60)

2025-10-10 评论

狂童之狂也者1967年8月24日

第二年5月,“小Y”写了一篇文章,历数她的情人,在“号外”一节写到了一个人,那就是我:

我在街上碰到你,你问我要去哪里,我说,我还不知道。

你问我是不是在等你,你的脸上闪着很多开玩笑的表情,没想到我竟认真地点起头来,我说是的,我喃喃地说是的,我在等你,号外。

我从来不曾肯定什么,就像我不能肯定我的等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唯一能肯定的是:我是等你吧。

刚认识你的时候,你笑着问我,你该排在第几号?我笑着,我的笑代表了我的惊愕,我想了一下才说,你排在十三号吧,或许我曾给了你为男孩编号的感觉;我没问你,也没认真地解释。你呵呵地笑了两声,你说你连十三号都不是,你是号外。对吗?

我开心地笑起来,我不要说不对,从此,我便认真地对自己喊起你号外来。

我喜欢同你说话,喜欢同你开玩笑,喜欢听你说笑话,可是,这只是我喜欢而已,你的回应是淡淡的,有时候我对自己说,号外也许一点也不喜欢我吧!号外一定不会喜欢陪我在风中散步,号外也不会和我在雨中撑一把伞,号外多么不同。但这种不同是当然的,因为他不喜欢我。

号外,你一定也有过很着迷的时候,只是,我遇到你的时候嫌晚了一些,而对我来说,遇到你却是太早了一些,那时,我还不懂得抓住一点点自以为是的爱情,虽然,那种爱情也没什么用!

我应该有很多你的记忆,但是,我抬起眼睛,觉得一切都很茫然。我站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阳光和你一起消失,我实在该走近你,但我还是不走近你的好,我怕听到梦碎裂的声音,梦的破碎在无形中我还经受得起,我怕我还要固执一个没有回复的爱情,我又望见你的年轻在阳光底下焕发着,我轻轻地闭上眼睛,我让心一阵接一阵地抽着痛。你让我懂得什么叫心痛。

号外,如果我对你有过幻想、有过渴望,那么让我的幻想、我的渴望就这样死去,从你身上死去,让我的爱情连同我的幻想、我的渴望一同埋葬,埋葬在你身上。

(也许,你真的是号外吧,还好你说过你是号外,不然,在大街上我该如何站立,如何排列呢?)

写“号外”时候的“小Y”,人已在香港。终于有一天,她回来了,她返台度假,她想通了:“我实在该走近你。”我们手牵手,依偎着,一起走进阳明山“新荟芳36”,在温泉旅馆中,她给了我处女所能给出的一切。——“让我的幻想、我的渴望就这样死去,从你身上死去,让我的爱情连同我的幻想、我的渴望一同埋葬,埋葬在你身上。”最后,她一语成愿,真的埋葬在我身上。当我“强奸”她的时候、当她迷茫中喃喃说“我要死了,我要死了”的时候,回想起来,那的确是一种“从你身上死去”,我仿佛觉得:这可爱的小处女,正在被蹂躏中同我一起死去、一起死去。在灵肉边缘、在生死线外,人间还有更好的死法吗?

我主持的《文星》杂志是1965年12月26日被官方封杀的,自此四年的文星风云,慢慢走向落幕。这时我三十岁。第二年开始,官方大规模地查禁我的著作,不管是文星出版的,还是我自己出版的,都在封杀之列,同时,由于胡秋原、徐高阮等的陷害,我被警备总部约谈,俨然一“匪谍”矣。这时我三十一岁。1967年,虽然官方麻烦不断,个人困难重重,但我还是义助殷海光。这时我三十二岁。1968年,我以贩卖旧电器维生,暗中支援其他出版活动,并义助柏杨。这时我三十三岁。1969年,我又义助彭明敏。这时我三十四岁。这四年岁月,我整个的感觉如同陶渊明《拟古》九首中的最后一首: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

本不值高原,今日复何悔?

陶渊明诗里说他在长江边种桑树,种了三年,刚要收成的时候,忽然山河变色,桑树“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一切成绩,都消失了,但他并无悔意,因为“本不值高原,今日复何悔”?——本来就不在安全地带种树,又有什么好后悔的呢?这诗旧解都说以桑树喻晋朝,但我觉得喻自己的努力,才是正解。自己的努力,在乱世之中,一切都泡了汤,泡了汤并不后悔,因为本来就志在牺牲,又何悔之有?《逸民传》里记鬼谷子对苏秦张仪说:“二君岂不见河边之树乎?仆御折其枝、风浪荡其根,此木岂与天地有仇怨?所居然也。子见崇岱之松柏乎?上枝干于青云、下枝通于三泉,千秋万岁,不逢斧斤之患,岂与天地有骨肉?所居然也。”正因为所居之地,是易遭“斧斤之患”的所在,所以柯叶之折与根株之浮,也就毫不意外了。这首诗有强烈的“求仁得仁”味道,意态悠远可喜。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中第三首也是我最喜欢的:

耽美书斋推荐浏览: 李敖